作者:连莲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0-28 17:8:40
选择字号:
最“苦”的静默杀手:胆囊结石

图片来源:摄图网

“大夫,我体检时发现胆囊结石,可我都不知道呀,我这个结石不痛不痒就不用管它了吧?”对于体检中发现的胆囊结石,你也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可你知道吗?不痛的胆囊结石才是真正的静默杀手!

这位“杀手”大规模潜伏于人类,具有5%~10%的发病率,大多数的“杀手”无声无息,这类杀手在医学上被称为“无症状胆结石”。它就像一股涌动的暗潮蓄势待发,让我们防不胜防。胆囊结石发展到胆囊癌只需要三步:胆结石-胆囊炎-胆囊癌;有了胆囊结石会出现疼痛的人,我们称之为“人品爆棚”的幸运儿,这样就能及早诊治,这位“静默杀手”没有机会露出真面目。

胆囊结石的由来

胆囊结石为什么产生?我们如何应对?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要从胆囊结石的前世今生说起。胆囊不生产胆汁,只是存储胆汁的仓库,胆汁的口味类似于鱼胆和蛇胆,所以胆囊是全身最“苦”的消化器官。胆囊“吃苦耐劳”,一直默默耕耘:非进食时间,由肝脏分泌的胆汁储存于胆囊内且浓缩;进食后,胆汁从胆囊排出进入小肠,对脂肪进行消化吸收。

我们对“胆”的认识也许仅仅停留在一系列耳熟能详的成语上,比如侠肝义胆、卧薪尝胆,等等。然而,胆囊本身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于身体右上腹肋骨下缘,悬挂在肝脏下方形态呈梨形,容量约40~70ml。胆囊通过胆囊管和肝外胆管相连,肝内分泌的胆汁经肝管排出,先在胆囊内贮存。可以说,胆囊是胆汁的“储存库”,也是浓缩、排泄和调控胆汁的“调控师”。话说这位“调控师”很是严格,工作起来一丝不苟。胆囊结石的形成则是影响胆囊正常工作的各种因素导致的后果。

胆囊中“结石”的“前世”为胆固醇、磷脂、胆汁酸和胆色素等有机物,胆囊是结石的“生产车间”,各种危险因素导致胆囊内物质成分比例失调时,形成结石的原料呈过饱和状态而发生成晶、析出、结聚、成石;“生产链”一气呵成,最后形成三类结石: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和混合性结石。中国人群中胆固醇结石占70%以上。

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

我们为什么会成为这位“杀手”的目标?有研究发现,胆囊结石有几个明确的危险因素,我们可以用“5F”法自测胆囊结石风险,分别是“女性(Female)、肥胖(Fatty)、40岁(Forty)、家族史(Family)及多产次(Fertility)”,危险因素越多,结石的发生率越大。女性在胆结石人群中占70%,约是男性发病率的3倍。

肥胖人群中体重超正常标准15%时,胆结石发病率增加5倍;超过60岁且肥胖的女性约40%发生胆结石。年龄在40岁后,人体自然衰老代谢能力下降,脂肪代谢合成大于分解、胆囊功能降低等多因素影响导致胆囊疾病。直系亲属有胆囊结石家族史时,会更容易患胆结石。怀孕过程妊娠期激素分泌的变化影响胆囊结石的形成,女性怀孕次数越多,发病率越高。

这几个“F”符合得越多,被这位“静默杀手”盯上的概率会越大。如果你有5个“F”,有可能这位“杀手”已经悄无声息潜伏在你的身体里了。

胆囊结石的应对策略

这位“杀手”大部分处于静默状态,这部分静息性的结石可能与人终身和平相处,而有些“不安分”的胆结石,会在体内杀机四起。例如,结石在胆囊内刺激胆囊黏膜出现胆囊炎,进食后胸骨下及右上腹痛(即胆绞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结石跟随胆汁反流入胰腺,可诱发胰腺炎,有很高的致残、致死率。结石嵌顿于胆管,出现胆管堵塞,影响运输胆汁,使胆汁无法排出,发生皮肤、眼球发黄等现象。结石长期反复刺激胆囊黏膜,反复发作慢性炎症,胆囊黏膜中组织细胞变性导致癌变发生。如果有上述情况或体检有异常发现时,需及时就诊,让专科医生通过外科手术对这位“杀手”进行“绝杀”。

约70%的胆囊结石既无明显症状又无阳性体征,但部分人群未来可能会出现症状。常在饱食或油腻饮食后发生,出现右上腹或上腹部持续疼痛伴阵发性加剧,可放射至右肩背部;少数可能会发生胆绞痛。常伴有胆源性消化不良,表现为嗳气、饭后饱胀、腹胀和恶心等症状。这时应该寻求医师的帮助,专科医生会按是否有症状、是否有并发症进行个体化治疗。

这些治疗措施包括口服药物溶石治疗,有利于结石中胆固醇逐渐溶解。缓解胆源性消化不良症状,比如嗳气、腹胀、脂肪餐不耐受等消化功能紊乱症状。补充促进胆汁合成和分泌的消化酶类药物,能有效促进消化、快速消除腹胀。

胆囊结石患者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如出现以下表现,就需考虑外科治疗:疼痛无缓解或反复发作,影响生活和工作者;胆囊壁逐渐增厚大于3mm伴慢性胆囊炎,疑似胆囊癌者,胆囊壁呈陶瓷样改变;胆囊结石数量多、最大径大于2~3厘米。

善待胆囊,养成健康好日常

胆囊是这位最“苦”的静默杀手的滋生地。胆囊储存胆汁,如果储存时间过久,胆汁会变得稠厚、淤积、结晶,直至形成结石。如何让这位“杀手”对您敬而远之?

我们应善待胆囊,养成健康的日常生活习惯。例如,一日三餐规律饮食,足够饮水量不少于1500~2000ml/日,利于胆汁稀释。改变不良饮食偏好,拒绝多荤嗜甜,均衡饮食,鱼/肉与蔬菜的比例为1比3(即1份鱼/肉配3份蔬菜),蔬菜中纤维不利于结石形成。拒绝全素食,适当吃“油”,脂肪为人体必需营养素之一,适当摄入脂肪性食物,能促进胆囊收缩功能,利于胆汁排泄更新。避免久坐加强运动,控制体重,运动促进人体肠胃蠕动,易于胆囊排空,促进消化,避免肥胖。调节好情绪,精神压力、紧张抑郁的情绪影响胆囊工作状态,胆汁流通不畅,淤积,胆汁成分比例失调,导致结石。

对付胆囊结石这位最“苦”的静默杀手,即使可能终生都不会出现疼痛不适,但仍推荐每年进行1次随访复查,让专科医生对其进行动态观察,稍有异动就把它扼杀在“摇篮”中。■

(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