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从未想象过,身体的某一部分会“偷走”大脑的血液,然而,这正是60岁李先生近期的真实经历。一次寻常的家务活动中,突如其来的头晕与恶心,让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之中。最终,医院的诊断揭示了一个陌生的名词——“左侧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一个听起来仿佛科幻小说情节中的病症,却真实地威胁到了他的生命安全。
李先生的经历为我们敲响了健康的警钟。头晕恶心,这些看似寻常的症状,背后却隐藏着不寻常的病因。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简而言之,就是由于锁骨下动脉靠近心脏的一端发生部分或完全堵塞,导致血液无法正常向上肢供应,从而“窃取”本应流向大脑的血液,通过患侧椎动脉逆流,进而引发大脑及上肢的缺血问题。这种情况下,大脑得不到足够的血液滋养,不仅会引起反复的无预警晕厥,还可能导致严重的生命危险。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李先生慕名找到了外周血管疾病领域知名专家、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介入医学中心陈建卫主任。医生团队迅速行动,通过精密的颈部+胸主动脉CTA检查,结果提示左锁骨下动脉管腔重度狭窄,双上肢血压相差30mmHg以上,确定了李先生左侧锁骨下动脉的重度狭窄问题。面对这一紧急状况,为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团队经过周密研讨,决定实施锁骨下动脉狭窄处球囊扩张联合支架置入的介入治疗,为李先生“疏通道路”,并制定了缜密的治疗方案及围手术期预案。
手术中,医生运用左肱动脉穿刺技术,精准地将球囊送入狭窄部位进行扩张,随后置入支架,整个过程宛如在血管中进行了一场精细的工程作业。随着造影剂顺畅通过支架,狭窄段得以成功开通,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李先生头晕的症状立刻得到了缓解。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他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双上肢血压和脉搏搏动基本一致,最终安心出院。
由李先生的病例可以看出“盗血”危险性。因此,本文详细介绍该疾病相关知识,揭开其神秘面纱,希望公众加强对该疾病认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病因多样,包括最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中老年多发,左锁骨下动脉较多见)、动脉疾病(如大动脉炎)、外伤及动脉受压等。年龄增长、性别(男性)、家族遗传史等不可改变的因素,以及吸烟、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等可改变的生活习惯,都是潜在的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多样,除头晕外,可能包括行走不稳、视力障碍、听力问题、肢体无力、间歇性跛行、发音困难、吞咽困难、耳鸣、抽搐、头痛及精神障碍。还可有上肢缺血表现,如患侧脉搏搏动减弱或消失、患侧血压降低、双上肢收缩压相差20mmHg以上、肢体麻木、乏力、发凉等。
如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出现椎-基动脉供血不足,尤其是同时伴有上肢缺血性症状;检查发现两臂血压的收缩压相差20mmHg以上;脉搏有延迟或双侧脉搏不一致;锁骨下-椎动脉区杂音。该病需与冠心病、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动脉型颈椎病、颅内占位性病变等相鉴别。
到医院就诊时,医生采取超声等无创影像学检查可以对明显的锁骨下狭窄病变进行解剖和功能评估。其他非侵入性检查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可提供对病变和解剖结构清晰的分辨率,有助于手术方式规划。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治疗包括对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给予相应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腔内介入和外科手术治疗。本病禁忌血管扩张剂,避免病情加重。患者术前应注意减少活动,术后1天内避免颈部活动,术后2周避免颈部剧烈活动,2周后适当增加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术后恢复。
介入治疗是通过球囊扩张以及支架植入开通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段后,患侧椎动脉逆流消失,从而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获得预期效果。大多数患者手术后脑和上肢缺血症状即改善。这一方法因其具有安全、高效、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成为了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重要手段。它不仅成功解决了李先生的燃眉之急,也为众多同类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此案例再次强调了定期体检的重要性,以及面对不明原因症状时及时就医的必要性。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最常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因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既能延缓疾病的进展,还有利于预防疾病。■
(作者单位: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介入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