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老龄化、危险因素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流行,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在增加,心血管病发病率上升态势仍未出现根本性逆转。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疾病负担增长的最主要原因,预计老龄化导致未来患病人数仍将持续增加。
心血管病的发生不仅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包括不健康饮食、吸烟、饮酒、身体活动不足和肥胖等。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显示,高血压依然是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其次是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异常、大气颗粒物污染、吸烟、高钠盐摄入等。我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布地区差异明显。全国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比例平均为10.3%,但不同区县之间相差高达8倍。
尽管心血管病仍然是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但我国心血管病防治已经得到高度重视,并取得十足进展。从临床救治能力看,医疗质量有明显提升,诊疗新技术推广迅速。在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的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明显改善,在中等社会人口学指数国家中进步幅度第一。我国的心脏搭桥手术死亡率明显下降,已与美国相当。
我国需要从多维度发力来推动心血管疾病负担降低。一是贯彻国家政策,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把健康和慢病管理纳入所有政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二是强化基层医疗,心血管病防治主战场由医院逐步向社区转移;通过互联网和移动医疗技术,加速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三是推动科研创新,从中国数据、治疗理念、临床和基础研究、药物和器械研发等多方面共同发力,拿出中国特色的心血管疾病解决方案。四是加强“三高”共管,基于慢病共同危险因素,提倡共管和多学科协作,降低心血管疾病负担。五是优化急救体系,构建院前、院中、院后全程管理,降低心脑急重症死亡率。六是开展大众和患者教育,普及血管健康和疾病知识,做好院外“自救”和“他救”。■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