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一直呈快速上升趋势。然而,近年来,糖尿病呈“年轻化”发展趋势明显,以前离年轻人很远的老年病,正在步步逼进。
一些年轻人喜食过多的甜食,经常喝一些含有糖精的碳酸饮料,又缺乏相应的体育锻炼,使得糖尿病离他们越来越近。
许多人对糖尿病的认识仅限于血糖升高。事实上,糖尿病的检测和监测是非常复杂和多样的。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些实验室检查,又该如何应对糖尿病的挑战?
糖尿病的根源与发展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作用受阻或两者兼而有之,导致血糖浓度异常升高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定义,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通常发生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主要是在遗传易感的基础上,胰腺内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受到免疫系统攻击而导致胰岛素的绝对缺乏。而2型糖尿病则多与肥胖、不良饮食、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因素相关。
糖尿病的危害不仅限于血糖升高,长期高血糖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肾脏损害、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还可能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等严重急性并发症危及生命,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早期诊断和持续监测对于控制糖尿病至关重要。
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
为了诊断糖尿病及其分型,医生通常会进行一系列实验室检查。这些检查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身体的糖代谢情况,以下是常见的几种实验室检查:
一是血糖监测。当空腹血糖≥7.0 mmol/L,或随机血糖≥11.1 mmol/L且伴有典型糖尿病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的2小时血糖≥ 11.1mmol/L时,就需要注意了,你极有可能是得了糖尿病,请及时就诊并遵从医嘱。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空腹血糖通常在患者禁食8小时后测量,正常范围为3.9~6.1 mmol/L,而餐后血糖则是在进食第一口食物后2小时测量,正常值应低于7.8 mmol/L。研究表明,持续的高血糖水平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定期监测这两个指标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至关重要。
二是糖化血红蛋白。这个指标反映了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正常范围一般为 4%~6%,糖化血红蛋白≥6.5% 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通常情况下,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估糖尿病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季度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越低,说明血糖控制得越好。
三是尿分析。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可能会出现糖和酮体的异常,尿分析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尿糖及酮体情况。人体多余的酮体经尿排出时,尿酮检查阳性,称为酮尿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严重急性并发症之一,是以高血糖、酮症、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因胰岛素不足和拮抗胰岛素激素过多所致的严重代谢紊乱综合征。
四是糖耐量试验。这个试验全程抽血5次,通过测量在摄入75g的糖后血糖的变化情况来评估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对于早期糖尿病患者,糖耐量试验尤其重要,它是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
五是胰岛素释放试验和C肽释放试验。正常人空腹胰岛素水平在正常范围,服糖后胰岛素分泌迅速增加,30~60 分钟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可能减少、延迟或相对不足。C肽与胰岛素等分子分泌,且不受外源性胰岛素影响。与胰岛素释放试验结合,有助于判断糖尿病的类型及胰岛功能状态。
六是尿微量白蛋白。正常情况下尿微量蛋白排泄量很低。若尿微量白蛋白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早期肾脏损害。应进一步检查,并积极控制血糖、血压等,延缓肾病进展。
七是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测。检测的对象主要包括抗胰岛素抗体、抗胰岛细胞抗体、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等。这些抗体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阳性率较高,可帮助鉴别糖尿病类型。若抗体阳性,提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可能性大。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抗体一般为阴性,但也有少数患者可出现低滴度的抗体阳性。
实验室检查在糖尿病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验室检查能够帮助及早发现糖尿病,尤其是对于无明显症状的人群。通过血糖水平的测定(如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医生可以及时对目前的病情进行诊断。定期的实验室检查可以监测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评估治疗效果。比如,通过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医生可以了解患者在过去几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从而调整治疗方案。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神经病变、肾病、眼病等)。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评估这些并发症的风险,例如,通过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来评估肾功能。实验室检查结果能够为医生提供患者的具体健康状况,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实验室检查结果不仅对医生有用,也为患者提供了重要的自我管理信息。患者通过理解自己的检查结果,可以更好地进行自我监测和管理,遵循健康生活方式。
应对糖尿病的有效策略
第一,合理饮食,保持健康体重。均衡的饮食是控制血糖的重要基础。应尽量选择低GI(升糖指数)食物,如全谷物、豆类、绿叶蔬菜等。同时,限制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摄入,保持适当的热量平衡。
第二,适量运动,保持心理健康。规律的运动能够帮助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血糖控制。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糖尿病管理过程中,心理健康也至关重要,与亲友分享自己的感受,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第三,定期体检,监测血糖。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特别是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了解自己的血糖变化,必要时随时调整饮食和药物。
糖尿病并不可怕,关键在于科学的监测与合理的管理。通过了解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掌握饮食、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希望每个人都能重视自身的健康,积极应对生活中的挑战,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
(作者单位: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