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破伤风是常和创伤相关联的一种特异性感染,病菌是破伤风梭菌,属于革兰阳性专性厌氧菌的一种。破伤风梭菌平时存在于人畜的肠道中,随粪便排出体外,以芽孢状态广泛分布于土壤及环境中。
虽然现在破伤风的发病率并不高,但是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破伤风将对公共健康产生潜在的威胁。例如,2010年海地地震后破伤风发病率较平时升高,严重自然灾害后破伤风死亡率在19%~31%之间。
破伤风如何发病
破伤风发病的主要因素是缺氧环境。创伤时,如盲管外伤、深部刺伤;被粪便、痰液、泥土污染的伤口;钉子或针造成的穿刺伤;烟花爆竹炸伤等,破伤风梭菌可污染深部组织。如果伤口外口较小,伤口内有坏死组织、血块充塞或填塞过紧、局部缺血等,就会形成一个适合破伤风梭菌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这种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抵抗力强,用碘酒等含碘的消毒剂或其他消毒剂才能将其杀灭。此时,如果同时存在需氧菌感染,后者将消耗伤口内残留的氧气,促使破伤风发病。
破伤风病理生理
缺氧环境中,破伤风梭菌的芽孢能够迅速生长为增殖体,释放大量外毒素从而致病。其中,痉挛毒素将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破伤风梭菌菌体及其外毒素在局部往往没有明显的组织毒性,局部可无明显的炎症或感染征象,伤口甚至可能愈合。
然而,一旦痉挛毒素吸收至脊髓、脑干等处,与联络神经细胞的突触相结合,抑制突触释放抑制性传递介质,运动神经元将因失去中枢抑制而兴奋性增强,致使随意肌紧张与痉挛。
破伤风有哪些临床表现
破伤风发病一般有潜伏期,通常为7天左右。个别患者可在伤后1~2日发病,也有伤后数月或数年因清除病灶或异物而发病的。潜伏期越短,预后越差。
破伤风的前驱症状表现为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局部肌肉发紧、扯痛、反射亢进等。典型症状为在肌强直、发硬,及肌紧张性收缩的基础上发生阵发性强烈痉挛。通常最先受影响的肌群是咀嚼肌,随后为面部表情肌、颈、背、腹、四肢肌,最后为膈肌。
相应的征象包括张口困难、蹙眉、口角下缩、咧嘴苦笑、颈部强直、头后仰;当背、腹肌同时收缩时,因背部肌群较为有力,躯干因而扭曲成弓,结合颈、四肢的屈膝、弯肘、半握拳等痉挛姿态,形成“角弓反张”;膈肌受影响后,发作时可出现面唇青紫,通气困难或呼吸暂停。病情较重者,可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最常见的是心血管系统,包括血压不稳定、心律失常、出汗等,甚至心脏骤停。
发作时患者神志清楚,表情痛苦,每次发作时间由数秒至数分钟不等。间歇期长短不一,发作越频繁,预示病情越严重。强烈的肌痉挛,可使肌断裂,甚至发生骨折。持续的呼吸肌和膈肌痉挛,可导致呼吸骤停。膀胱括约肌痉挛可引起尿潴留。轻微的刺激,如声、光、接触、饮水等可诱发上述征象发作。患者多死于窒息、心力衰竭或肺部并发症。
破伤风病程一般为3~4周,积极治疗、不发生特殊并发症的患者,发作程度可逐步减轻,缓解期平均约1周,肌紧张与反射亢进可持续一段时间。恢复期间可能出现一些精神症状,如幻觉、言语及行动错乱等,多可自行恢复。部分患者仅表现为受伤部位肌持续性强直,可持续数周或数月,预后较好。
破伤风如何诊断
由于破伤风发作症状比较典型,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凡是有外伤史,不论伤口大小、深浅,如果伤后出现肌紧张、扯痛、张口困难、颈部发硬、反射亢进等,均应考虑破伤风的可能性。
破伤风的治疗
破伤风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疾病,死亡率高,需要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这些措施通常包括清除毒素来源、中和游离毒素、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防治并发症等。
控制痉挛、预防感染、保证营养是治疗的三大要点。其中,控制痉挛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破伤风抗毒素(TAT)的应用,目的是中和游离的毒素。抗毒素只在早期有效,若毒素已与神经组织结合,难以起效。一般用量为1万~6万U,分别由肌肉与静脉滴注。静脉滴注时应稀释于5%葡萄糖中,缓慢滴入。抗毒素易发生过敏反应,使用前必须做过敏试验。破伤风人体免疫球蛋白在早期应用有效,剂量为3000~6000 U,一般只用一次。
能找到伤口,伤口内存留坏死组织、引流不畅者,应在抗毒血清治疗后、控制痉挛基础上进行伤口处理、充分引流,局部予以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有的伤口看上去已愈合,应仔细检查痂下有无窦道或死腔。
破伤风患者应单间隔离,避免声光等刺激。根据病情需要使用镇静镇痛甚至肌松药物治疗,减少患者痛苦,控制肌肉痉挛,如苯二氮卓类药物、右美托咪定、芬太尼等。青霉素可抑制破伤风梭菌,80~100万U,肌内注射,4~6小时/次,或200~1000万U静脉滴注。也可使用甲硝唑2.5克/天,疗程7~10天。若伤口有混合感染,选用相应抗菌药物治疗。
破伤风患者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营养补充及防治并发症。由于不断阵发痉挛、出汗等,患者每日水分丢失较多,热量消耗较大。破伤风的主要并发症在呼吸道,如窒息、肺不张、肺部感染。还应防止发作时掉下床、骨折、咬伤舌等。对频繁抽搐、药物又不易控制的严重病人,应尽早行气管切开,以便改善通气,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予以机械通气。对于气管切开病人应注意做好呼吸道管理,包括气道雾化、湿化等。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预防压疮。
总之,破伤风是可以预防的疾病。对伤前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患者,应尽早皮下注射TAT 1500~3000 U。破伤风的发病有潜伏期,尽早注射有预防作用,但TAT作用短暂,有效期为10日左右,对深部创伤、潜在厌氧菌感染的患者,可在1周后追加注射一次量。由于破伤风梭菌生长繁殖需在缺氧环境中,因此,创伤后早期彻底清创,改善局部循环,这是预防破伤风发生的关键。■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