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随着不良饮食习惯、熬夜、生活节奏加快及压力增多,患慢性胃炎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化。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通常表现为腹胀、腹痛等症状,甚至会引发胃溃疡、胃肿瘤。根据病因的不同,慢性胃炎主要包括幽门螺旋杆菌胃炎、自身免疫性胃炎和化学性胃炎。
幽门螺旋杆菌胃炎
小丽,29岁,怀孕期间发现只要一吃生冷食物,就开始胃胀、胃痛,喝热水、热牛奶可以缓解,这些症状一直持续到生完孩子也没有缓解。一天晚上,睡梦中的小丽因为胃剧烈疼痛被痛醒,内心非常恐慌,入院后做了C13呼气试验和胃镜检查。呼气试验证实,她患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而且数值非常高,胃镜检查发现胃窦有一个溃疡,取活检病理检查发现大量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常栖息于胃的幽门及胃窦中。它可引起多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等,它也是胃溃疡、胃癌、胃淋巴瘤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约有50%的人口感染该菌,但因为症状不明显,大部分人没有重视。
如何知道自己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首先可以进行C13或C14呼气试验。这是一种通过检测呼气中二氧化碳中碳的同位素比率来判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方法。C13适用于所有人群,而C14具有放射性,则不适合儿童及孕妇。另外,该试验也存在假阳性。
其次,胃镜下取活检,即由内镜医生在胃镜下钳夹一块或几块胃组织,再到病理科明确是否有感染。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片面性,因为当胃黏膜出现肠上皮化生时,其黏膜表面不适合幽门螺旋杆菌寄生,内镜医生取到的小块胃黏膜有可能全是肠上皮化生的病变,就会漏诊断。但病理检查确实又是一项金标准。
另外,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包括血清学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抗体、粪便幽门螺旋杆菌抗原检测等。
当然,这些方法都有一定局限性,联合应用更能提高准确率及敏感性。
好消息是幽门螺旋杆菌可以根治,通过在医生指导下联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及抗生素等,坚持用药14天,就可有效治疗。但患者不可随意缩短用药时间及停药,否则不仅无法根除,还可能导致耐药。根除成功后,应定期复查,确保感染消除。
幽门螺旋杆菌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水以及唾液等传播。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注意,实施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饭前、便后洗手;注意口腔卫生,定期更换牙具;增强锻炼,提高免疫力;定期体检。
自身免疫性胃炎
王阿姨,40岁,10余年前曾因发热就诊,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后一直间断补充铁剂。最近又因为头晕、乏力及四肢麻木就诊,发现血红蛋白只有54g/L,这已经达到“重度贫血”的程度了。并且,维生素B12也缺乏。根据症状,医生首先对症补充造血原料,贫血改善后,让王阿姨先做一个胃镜检查。对此,王阿姨非常不解,心里想:“我的胃没有啥不舒服啊,为什么还要让我做胃镜?”后来胃镜发现王阿姨的胃体黏膜重度萎缩,考虑自身免疫性胃炎,取了活检。最终,联合病理、胃镜及实验室结果证实她的确患有自身免疫性胃炎,同时病理还有神经内分泌细胞腺瘤性增生,这是一种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前期病变,需随访。
自身免疫性胃炎是一种免疫系统疾病,由自身抗体攻击胃黏膜,就像武林高手练就一身好功夫结果却打在自己身上一样,头破血流的是自己的胃壁细胞。这会导致胃酸及内因子减少,影响铁和维生素B12的吸收,从而引起贫血。
该病严重时可导致胃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生。医学上曾经认为这是一种罕见病,且以老年女性居多。但是,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提高以及病理对该疾病的认识,发现这类患者并不罕见,各年龄段都可发生,甚至包括儿童。这类患者常常是以贫血、四肢麻木等症状被首次发现,早期症状不明显,晚期可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恶心等;贫血相关症状,包括乏力、头晕、心悸等;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四肢麻木、记忆力减退等;其他症状,包括舌炎、皮肤干燥、脱发等。同时可并发桥本氏甲状腺炎或1型糖尿病。
作者供图
要诊断自身免疫性胃炎,首先可以通过血清学检测自身抗体(抗壁细胞抗体和内因子抗体)和胃功能(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I和胃蛋白酶原II),医生评估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胃炎。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检测的结果存在一定争议,多用于筛查。其次,可以采用胃镜观察胃体胃底萎缩范围,并取活检病理评估萎缩程度、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及是否有肿瘤等。
因此,有效、精准诊断自身免疫性胃炎,需联合以上两种方法对病变进行全面评估。
遗憾的是自身免疫性胃炎目前还是难治愈的疾病,缺乏有效根治方法。治疗以对症为主,通过补充维生素B12、铁剂、叶酸来减缓症状;早期识别、治疗自身免疫性胃炎,以及定期胃镜随诊(1~2年),可以对其诱发的早期胃癌和胃神经内分泌肿瘤进行积极治疗,以获得良好预后。
化学性胃炎
赵大伯,61岁,长期吸烟、饮酒,自述慢性胃炎病史17年,间断自主用药,近两月症状加重,出现进食前恶心,严重时无法正常进食。入院后,C14呼气试验显示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镜提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并取活检,病理证实为化学性胃炎。
化学性胃炎,也称反应性胃炎,指的是不同类型的刺激性物质对胃黏膜造成的长期损伤。常见病因包括胆汁反流、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激素)、酒精、吸烟等。
这些患者通常会感到消化不良、上腹部不适、腹痛、恶心、呕吐等。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胃出血。
病情了解是诊断化学性胃炎的关键。详细了解患者用药史、饮酒情况等,胃镜可观察胃黏膜损伤程度,取病理活检可明确是否存在化学性损伤。
去除刺激性因素是治疗与预防的重点,首先停用相关药物,戒烟戒酒,避免暴饮暴食,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其次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如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促胃动力药等;对于严重的胆汁反流性胃炎,药物治疗无效,可进行手术治疗。
慢性胃炎的病因和症状各不相同。前面提到的三种慢性胃炎,还可以是幽门螺旋杆菌胃炎合并自身免疫性胃炎,或幽门螺旋杆菌胃炎合并化学性胃炎。所以,精确找到病因和个性化治疗,能够使患者的病情得到良好控制、改善甚至治愈。除了药物治疗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定期体检,同时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能够有助于预防和减少慢性胃炎的发生。
(作者单位: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