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伍杨 付巍 来源:科学新生活 发布时间:2024-11-18 23:58:45
选择字号:
全身骨显像:探寻骨转移 守护骨健康的重要检查

 

在医学的浩瀚星空中,有一种核医学检查默默守护着我们的骨骼健康,它就是全身骨显像。本文中,让我们一同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全身骨显像的定义

在我们的身体中,骨骼不仅支撑着我们的体型,还保护着内脏器官,同时也是矿物质和造血细胞的重要储存库。然而,骨骼系统也可能遭到多种疾病的影响,如骨折、骨质疏松、骨肿瘤等。这些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及时发现并准确诊断骨骼疾病显得尤为重要。

全身骨显像正是一种能够帮助医生实现这一目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这是一种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检查方法。检查中,医生将放射性核素作为显像剂,通过静脉注射进入患者体内,显像剂会随着血流分布到全身骨骼中,被骨骼中的矿物质吸附并在骨骼内聚集,再通过显像设备扫描后能清晰显示骨骼影像。这是一种无创、非侵入性的检查,能清晰显示骨骼的形态、血液供应及代谢情况,为医生提供宝贵的诊断信息。

检查适应症

全身骨显像作为一种灵敏度较高的检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多种骨骼疾病的诊断。

一是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筛查。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许多恶性肿瘤都容易发生骨转移。全身骨显像能帮助医生早期发现这些骨转移灶,从而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这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原发性骨肿瘤的诊断。对于骨肉瘤、软骨肉瘤等原发性骨肿瘤,全身骨显像可以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手术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有助于医生制定更精确的治疗计划。

三是对骨质疏松程度进行初步评估。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常见于老年人及绝经期女性,表现为骨骼密度弥漫性降低和骨微结构破坏,容易导致骨折。全身骨显像可以评估骨质疏松的程度和范围,帮助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增加骨密度,避免或减少骨折的发生。

四是对不明原因的骨痛寻找病因。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骨痛时,全身骨显像能帮助医生排除骨骼病变,如骨折、骨感染等。这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避免患者因误诊而延误治疗时机。

五是监测骨骼疾病的治疗疗效。对于正在接受治疗的骨骼疾病患者,全身骨显像可以定期监测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检查前准备

为了确保全身骨显像检查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患者在检查前需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以下是主要的准备工作:

第一,检查前停止使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检查前应停用可能干扰显像剂分布的药物,如含钙、镁等矿物质的药物或保健品。这些药物可能会影响显像剂的吸收和分布,从而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第二,告知医生相关病史及过敏情况。患者应向医生告知自己的病史及过敏情况。

第三,检查当天穿着舒适衣物。检查时应穿着舒适、不含金属的衣服,以便进行显像操作,避免伪影干扰。

检查过程

全身骨显像的检查过程相对简单且安全无创。具体步骤如下:

注射显像剂及等待显像剂分布。护士会通过静脉注射显像剂,注射完成后,检查者需等待一段时间(通常为2~4小时)待显像剂充分分布到骨骼中。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可以正常活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显像剂的分布。

上机扫描获得图像。当显像剂充分分布在骨骼中后,检查者需平躺在检查床上,保持静止。显像设备会对患者进行扫描,获取骨骼的影像。在这个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放松并配合医生,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辐射安全事项

提到放射性检查,很多人可能会担心辐射安全问题。全身骨显像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首先,检查所用的放射性药物的剂量非常低,并且使用的放射性显像剂的半衰期短,通常在体内有效半衰期仅为2~3小时,24小时内即可衰变到正常水平,不会对患者产生长期辐射影响。受检者在检查后可继续进行正常的社交和工作活动。

为了安全起见,建议受检者在检查后适当增加与婴幼儿和孕妇的接触距离,减少接触时间,并且多喝水、多排尿,以加速放射性药物的排出,进一步降低辐射风险。

案例分析

患者姚先生,55岁,因“腰背部疼痛伴活动受限1月余”来我院就诊。患者自诉1个月前无诱因下出现腰背部疼痛,逐渐加重并伴有活动受限。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患者至我科行全身骨显像检查。

全身骨显像检查结果提示,患者全身多发异常放射性浓聚灶,结合CT影像,提示存在多发肿瘤骨转移,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结果,患者最后确诊为鼻咽癌伴全身多发骨转移。

通过这个病例,我们可以看出,全身骨显像技术能够快速、无创、准确地找出骨骼病变的部位和性质。

全身骨显像不仅仅能早期发现骨骼疾病,还能为医生提供精准的诊断信息,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是守护我们骨骼健康的重要工具。在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全身骨显像将继续发挥其智慧之光,照亮我们走向健康的道路。

(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核医学科)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