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出生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幸福的事。初为人父母,初次接触小宝宝,一切都是新鲜的、陌生的。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几近正常的、哪些是异常的、哪些可以观察、哪些需要就医,新手父母难以区分,常常为此感到焦虑。
其实,宝宝在新生儿期的多数表现是生理性的,而非病理性。本文中,我们来介绍这些情况。
咳嗽与喉中痰鸣
新生宝宝偶尔会咳嗽,偶尔喉中还会听到“呼噜呼噜”类似痰鸣的声音,吃奶时更为明显。
这是由于宝宝喉软骨发育不良、少量胃食管反流、吞咽功能尚不协调。同时,宝宝喉口有时会残留小部分唾液,呼吸时也会这种声音。
这些都是偶发现象,在早产儿身上更多见。随着宝宝长大,喉软骨发育好转,贲门扩约肌收缩功能及吞咽功能逐渐成熟,症状就会逐渐消失。如果上述症状逐渐加重,或伴有发热等其他症状,就需要尽快就医。
鼻塞与打喷嚏
新生儿鼻前庭较短,鼻孔相对狭窄,毛细血管较成人丰富并且缺乏鼻毛,在受到寒冷空气、异味和灰尘刺激后容易鼻塞、打喷嚏。
宝宝鼻塞时,家长可用温热毛巾热敷宝宝鼻部或用棉签蘸取生理盐水清理鼻腔分泌物。动作一定要轻柔,以免损伤鼻腔粘膜引发粘膜水肿而加重鼻塞症状。如果上述症状加重,应该及时就医。
流眼泪
宝宝有时流泪,偶尔还伴有少量分泌物,这是由于他们偶尔会暂时性鼻泪管不通畅,影响泪液循环,不能从鼻泪管排出,或者存在倒睫而刺激泪液过多分泌。
家长只需要每天用清洁棉签由内向外帮宝宝清除眼部分泌物,同时再向鼻泪管的方向对泪囊进行按摩。每天坚持2~3次,绝大多数宝宝会恢复正常。如果没有效果,应到眼科进一步诊治,排除倒睫,必要时进行泪道冲洗或泪道疏通术。
“马牙”
有的宝宝上腭中线或齿龈部位会有黄白色小颗粒,这是由口腔上皮细胞堆积或粘液腺分泌物积留所形成的颗粒物,医学上称为“角化上皮珠”,俗称“马牙”。通常数周内可自然消退,不可擦拭或挑破,以免发生感染。
乳腺增大、“假月经”与大阴唇肿胀
有的宝宝(男女均有)出生后的3~5天内,乳房肿大,甚至分泌出奶汁。这是胎儿在母亲体内受到高浓度雌激素的影响所致,一般2~3 周自然消退,切忌挤压,以免继发感染。
针对有的女宝宝阴道流出少许血性分泌物,家长常误认为宝宝患上严重疾病。其实,这是宝宝离开母体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常常出现在宝宝生后的5~7天,俗称“假月经”,约1周后即可恢复。
此外,家长给女宝宝洗澡时发现宝宝大阴唇肿胀、发红,有时还伴有少量白色分泌物,常常误认为发生感染。其实,这种情况也是宝宝受母体较高浓度雌激素影响所致。随着宝宝脱离母体,1周左右会自行缓解。
生理性体重下降
宝宝出生后体内水分丢失较多,加之胃容量有限而进食不足,常常导致生后1周内体重逐渐下降,至出生后第5~6天降到最低点,但通常不超过出生体重的9%,一般于出生后7~10 天恢复到出生体重。这一现象我们称之为“生理性体重下降”。但如果宝宝体重下降过多,或者超过7~10天仍未恢复到出生体重,就要考虑是病理原因,需要及时就医。
生理性黄疸
“黄疸”是指宝宝血液中胆红素值升高,从外表上看表现为皮肤、巩膜发黄的症状。血液中胆红素主要来自于衰老破坏的红细胞。新生儿期红细胞数量较多、寿命较短、破坏多,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差,肠道重吸收胆红素的能力较强,从粪便中排出胆红素较少,因此新生儿容易出现黄疸,这就是“生理性黄疸”。
约一半的足月新生儿及三分之二的早产新生儿均会出现生理性黄疸。一般于出生后2~3天出现,足月儿一般2周降至正常,早产儿4周内消退。生理性黄疸的宝宝一般精神状态良好。如果宝宝的黄疸出现较早、进展较快、程度重、消退延迟或者伴有精神不佳、嗜睡以及发热等不适症状,就要尽早就医。
内斜视
我们经常遇到家长带宝宝来看“对眼”,其实这是临床上所说的“新生儿内斜视”。
斜视分假性斜视和真性斜视,新生儿斜视多半是假性。宝宝鼻梁较低,两眼内距较大,内眦赘皮较严重,导致两眼内侧的白眼球被覆盖,形成了假性内斜视。随着宝宝鼻梁长高,白眼球逐渐显现,内斜视就会消失。
家长尽量不要让宝宝长时间看一个东西,这可能诱发真性斜视。宝宝睡卧方向应定期变换,悬挂玩具的方位应适时变化。如果宝宝内斜视的情况长期没有好转,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溢奶及吐奶
宝宝吃奶后经常会口角溢奶或吐奶,引起家长焦虑,认为宝宝进食过量或胃肠道有问题。
其实不然,这与宝宝的饮食结构及胃食管括约肌没有发育好有关。母乳和配方奶都是液体食物,加上胃食管括约肌没有发育完善,无法发挥防反流的作用。宝宝进食后如果平卧就容易反流,轻者口角溢奶,如果活动量较大、腹压稍高还会大口吐奶。
家长需要注意喂养时保持头高脚低至少半小时,或采用斜卧位。特别注意不要让反流的奶液误吸入肺,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如果宝宝频繁大口吐奶,同时伴有口周发绀等症状则需要及时就医。
双下肢弯曲
我们门诊中会被家长问及宝宝的小腿不直,是否需要捆绑校正。
其实宝宝小腿不直只是一种错觉。宝宝在子宫内生长发育空间受限,双下肢长期处于屈曲状态,导致踝关节内翻,加上小腿外侧肌肉较内侧发达,视觉上给人小腿弯曲不直的感觉。一般2岁左右会自行缓解,如果超过2岁仍然不缓解,应就医进行对症治疗。
以上是我们总结的新生儿多种常见现象,希望能帮助大家解除一些困惑,从容应对新生命的到来!
(作者单位: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