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姗姗 来源:科学新生活 发布时间:2024-9-5 16:53:48
选择字号:
肝癌的诊断与防治
肝脏是人体最沉默的器官,其病变的发生总是令人难以察觉。患者一旦出现疼痛等症状时,往往为时已晚。
肝癌的全称为“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在肝脏的恶性肿瘤。它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和混合型肝癌三种类型,其中以肝细胞癌最为常见。肝癌的发病过程常常隐蔽而难以捉摸,早期阶段缺乏显著的症状体征,这一特点使众多患者在确诊之时已不幸步入中晚期,无疑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与挑战性。
因此,强调早期筛查、定期体检以及提高对肝癌早期信号的警觉性,对于改善患者的治疗前景与生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肝癌的致病因素
肝癌有多种致病因素,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过量饮酒、非酒精性脂肪肝、黄曲霉素污染及遗传和其他因素等等。
其中,病毒性肝炎包括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这两种肝炎的流行也是导致我国肝癌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慢性肝炎控制不佳,容易发展成肝硬化,进而诱发肝癌。据统计,约90%的肝癌患者有肝硬化背景。
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肝脏疾病,进而增加肝癌的发病风险。研究显示,长期过量饮酒的人,肝癌的发病率是不饮酒者的2~4倍。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欧美发达国家和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慢性肝病的重要病因之一。非酒精性脂肪肝进一步发展也会导致肝硬化、肝癌的发生。
黄曲霉素B1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常存在于发霉变质的大米、花生和玉米等淀粉类食物中。长期摄入被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罹患肝癌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同时,肝癌的发病也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其发病风险会高于一般人群。一些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也与肝癌的发病密切相关。
此外,包括糖尿病、肥胖、药物性肝损伤等在内的因素可能通过影响肝脏的代谢和免疫功能,增加罹患肝癌的风险。
肝癌的早期筛查
虽然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但通过一些临床检验指标和筛查手段,我们仍然可以捕捉到它的蛛丝马迹。
一些常用的肝癌早期筛查方法包括甲胎蛋白(AFP)检测、超声检查、CT和磁共振检查、新型分子标志物检测等。
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AFP水平会显著升高。但需要注意的是,AFP异常升高并不一定是肝癌,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此外,近年来一些新型肿瘤标志物如GP73、DCP等也逐渐被应用于肝癌的筛查和诊断中。
超声检查是临床中最常用的肝脏影像学检查方法。它具有无创、无痛、便捷的优点,能够发现直径约1厘米左右的肝癌病灶。对于高危人群来说,定期进行超声检查是早期发现肝癌的重要手段。
CT和磁共振检查能够呈现连续的断层图像,为肝癌的诊断和分期提供更加详细的信息。这些检查方法已经成为肝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常规检查手段。通过增强扫描等技术手段,可以进一步提高肝癌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新型分子标志物如游离循环肿瘤基因(ctDNA)、循环肿瘤细胞(CTC)、甲基化/5-羟甲基化、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等也被应用于肝癌的筛查和诊断中。这些新型标志物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望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
肝癌的预防策略
面对肝癌的威胁,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通过积极的预防措施,我们完全有可能降低肝癌的发病风险。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对于未感染乙肝的人群来说,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可以大大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的风险,进而降低肝癌的发病风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肝癌同样重要。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充足的睡眠和愉悦的心情等都可以降低肝癌的发病风险。对于有肝炎病史、肝硬化、肝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来说,定期体检是早期发现肝癌的重要手段,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肝脏相关的体检。通过控制血糖、减轻体重等措施可以降低这些慢性病的发病风险,进而也可以降低肝癌的发病风险。
此外,在使用药物时要遵医嘱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或接触有毒化学物质,避免药物性肝损伤增加的发病风险。
肝癌的治疗方法
肝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消融治疗、介入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其中,手术切除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围手术期管理的不断完善,手术切除的安全性和疗效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对于符合肝移植条件的患者来说,肝移植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肝移植手术复杂且费用高昂,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消融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其利用高温或低温等物理手段直接破坏肿瘤组织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消融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早期肝癌和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
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血管或皮肤穿刺等途径将治疗器械送入肝脏进行局部治疗的方法。它包括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经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等。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肝癌治疗领域的热点。靶向治疗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特定信号通路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免疫治疗则通过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来杀灭肿瘤细胞。这两种治疗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需要个体化选择和密切监测。■
(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