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权乾坤 张欣 来源:科学新生活 发布时间:2024-9-5 17:44:32
选择字号:
老年人眩晕的自我识别和预防

 

眩晕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据资料显示老年人眩晕的发生率高达50%至70%。但是,老年人眩晕不易被识别和鉴别,常被看作颈椎病、动脉粥样硬化或与年龄相关的正常现象而被忽视。
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说,认识和识别眩晕并进行科学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什么是眩晕?
眩晕是一种由于前庭系统、视觉系统、本体感觉系统等负责平衡的器官病变或功能紊乱导致的自身或外景运动幻觉或错觉。眩晕分为旋转性和非旋转性,前者占大多数,发作时自觉“自身在旋转”或“周围物体在旋转”,同时伴有站立不稳、眼球震颤、指物偏向、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等症状以及心率、血压改变;后者占少数,视物时有摆动感或者摇动感,或自觉在一平面上转动、倾倒、沉浮或者摇晃。
根据病变部位和病变性质,眩晕可分为四类:一是前庭中枢性眩晕,如后循环缺血、小脑出血、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小脑肿瘤、小脑脓肿、脑干肿瘤等;二是前庭外周性眩晕,如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迷路卒中、听神经瘤、脑桥小脑角肿瘤、前庭性偏头痛、前庭神经元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晕动病(晕车、晕船)等;三是非前庭系统性眩晕,如眼外肌麻痹、屈光不正、青光眼、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精神心理因素、过度换气等;四是其他原因不明的眩晕,这类眩晕病因不明,病程较长。
如何自我识别眩晕
当眩晕发作时,患者可以自己或在家人帮助下从诱发因素、伴随症状、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这四个方面初步判断眩晕的可能病因,从而为进一步就诊提供指导和帮助。 
从诱发因素来说,翻身、抬头、低头、转头时发生的眩晕,可能是耳石症、中枢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或前庭性偏头痛;抬高上肢动作时发生的眩晕,可能是锁骨下椎动脉盗血;颈部活动后发生的眩晕,可能是颈椎病;噪音、咳嗽、打喷嚏、提重物、大便用力时发生的眩晕,可能是半规管闭合不全;起床、起立时发生的眩晕,可能是体位性低血压;服用链霉素和卡那霉素后发生的眩晕,可能是药物损伤了前庭器官功能;服用卡马西平后发生的眩晕,可能是药物损伤了小脑;服用安眠药、镇静药后发生的眩晕,可能是药物降低了平衡感受器的敏感性;高盐饮食、过度饮水后发生的眩晕,可能是梅尼埃病;奶酪、巧克力、咖啡因、葡萄酒、香水、性生活、月经、睡眠不足等因素诱发的眩晕,可能是前庭性偏头痛;头部外伤后发生的眩晕,可能是脑震荡;头部手术后发生的眩晕,可能是手术造成前庭器官或前庭神经损伤;上呼吸道感染、耳部感染、脑膜炎后发生的眩晕,可能是迷路炎或前庭神经元炎;乘车、乘船时发生的眩晕,可能是晕动病;高度紧张和过度换气时发生的眩晕,可能与神经内分泌紊乱、血管收缩、迷走神经兴奋过度有关。
从伴随症状来说,眩晕时伴有耳鸣、听力下降、耳内有憋胀感,可能是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听神经瘤等;伴有头痛、畏光、视物变形、视野缺损,可能是前庭性偏头痛;伴有复视、言语障碍、吞咽困难、肢体活动或感觉障碍、共济失调,可能是脑干梗死、脑干出血、后颅窝肿瘤等;伴有心慌、胸闷,可能是心律失常;伴有眼前发黑或意识不清,可能是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或血管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伴有焦虑、抑郁、失眠,可能有精神心理疾病。
从持续时间来说,持续数秒的眩晕,可能是耳石症、前庭性偏头痛、前庭阵发症、心律失常导致的脑供血不足等;持续几分钟的眩晕,可能是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惊恐发作、前庭性偏头痛等;持续数十分钟至数小时的眩晕,可能是梅尼埃病、前庭性偏头痛、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持续数天至数周的眩晕,可能是前庭神经元炎、迷路炎、脑干卒中、小脑卒中、低颅压综合征等;持续存在的眩晕,可能是双侧前庭功能减退、脑肿瘤、正常压力性脑积水、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等。
从发作次数来说,急性单次发作的眩晕,可能是前庭神经元炎、急性脑卒中等;多次反复发作的眩晕,可能是耳石症、前庭性偏头痛、梅尼埃病、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慢性持续性的眩晕,可能是双侧前庭病、脑血管病等。
卒中救治,时间就是生命
老年人的眩晕具有发病率高、容易被忽视和后果严重等特点,作为老年人或其家人,有必要正确识别和预防眩晕,尤其对于危险程度高的中枢性眩晕。
突然发生的头晕、视物旋转伴或者不伴恶心呕吐、站立及走路不稳,一定要警惕急性脑血管病,也就是脑卒中,比如小脑、脑干梗死、出血,需要尽快就近到有能力开展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医院就诊。
卒中救治,分秒必争,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急性脑梗死目前最有效的治疗办法是血管的再通治疗,即静脉溶栓治疗,和随后的脑血管介入机械取栓治疗。这两种办法都存在抢救治疗时间窗问题,静脉溶栓抢救一般不超过发病4.5小时,而血管介入机械取栓治疗则最好不超过发病6小时。距离发病时间越短,治疗效果越好,患者残疾和死亡的可能性越小。
识别眩晕并及时就诊可以减轻疾病损害,减少并发症发生,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挽救生命,希望广大老年人认识眩晕,重视眩晕。■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综合内科)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