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晨 来源:科学新生活 发布时间:2024-9-16 9:44:17
选择字号:
基础免疫学与临床免疫学需“双向奔赴”

董晨

十多年前,国内的基础免疫学研究还比较薄弱,同时拥有干净、优质动物房和流式细胞仪这样大型设备的研究机构屈指可数,而这两个条件对基础免疫学研究来说是必需的。

近年来,国内一些优秀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基本上都具备了这些条件,甚至国内许多二线城市的高校和研究机构也都具备了。这使我国的基础免疫学在硬件投入、人才引进和研究氛围等方面迅速发展。

虽然国内高校基础免疫学的总体量还是偏低,但一些顶尖的大学,如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的基础免疫学研究已经可以与美国一些高校相媲美。这也是近10多年来,我国基础免疫学发展的可喜变化。

当然,我们仍需正视一些短板。比如,我国临床免疫学研究未能充分利用免疫学的研究成果发现、解释临床的问题并提出新的药物研发靶点,从而对临床疾病的诊治起到推动作用。

不过,最近也有一些让我们感到兴奋的地方。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年轻医生开始投入到免疫性疾病研究;另一方面,现代免疫学的一些先进技术手段使我们可以通过单细胞测序、高维度流式分析等先进的研究方法分析免疫系统疾病。这也为临床免疫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因此,我比较乐观地认为,未来10年我国基础免疫学能够进一步提高水平,实现大幅度的跨越。再过10年,从基础到临床再到药物研发,我们整个免疫学领域可能进入国际第一梯队。当然,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过去5到10年,最大的热点是肿瘤免疫学。由于肿瘤免疫治疗手段的迅猛发展和它在治疗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投身这个领域。而最近5年,新冠免疫学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有关自身免疫疾病、过敏性疾病的研究得到很多临床医生的关注。但是过敏性疾病在我国的研究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团队的建设。

那么,如何将基础免疫学与临床免疫学人才培养贯通呢?

我认为,应该“双向奔赴”。一方面,随着科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做基础研究的学生将从事转化医学研究,进行基于临床样本的研究;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越来越多的医生投入到医学相关研究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医师科学家。

总而言之,这两个方面的人才都需要。我觉得他们的结合将成为未来医学发展和创新的一个关键点。■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