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佳 来源:科学新生活 发布时间:2024-9-16 9:56:45
选择字号:
血压护航:高血压的防控策略与实施

图片来源:摄图网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世界范围内影响着数以亿计的人群。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本文将探讨高血压的定义、流行病学特点、危险因素、诊断标准、预防措施及治疗策略,深入探讨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策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健康问题。

定义、危害及流行病学特征

高血压被定义为动脉血压持续高于正常范围的状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成人静息状态下的血压值≥140/90 mmHg 被视为高血压。高血压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它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如心脏病、中风、动脉疾病等。长期不控制高血压还会引发肾脏疾病、视网膜病变及其他器官损伤,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了解其防控措施对于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的诊断主要依靠血压测量。根据国际标准,成人的正常血压范围中最理想的为收缩压(SBP)<120mmHg和舒张压(DBP)<80mmHg。当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时,即可诊断为高血压。为确保准确性,通常需要在不同时间、不同日期进行多次测量,一般需非同日测量三次血压值收缩压均≥140mmHg时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高血压,以排除暂时性因素对血压的影响。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征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有所不同。根据全球统计数据,高血压的全球患病率大约为30%至40%。在中国,成人高血压的患病率已超过2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显著增加。数据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生率高达60%至70%。

高血压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可以分为可改变的和不可改变的因素。其中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和遗传因素。年龄增长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血管壁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硬化,导致血压升高。此外,高血压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的人群,其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盐摄入过多、缺乏运动、饮酒与吸烟,且长期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也被认为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

两大预防措施

一般认为,高血压有两大预防措施。第一是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了健康饮食、规律运动、体重管理、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等。

建议高血压患者采用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控制盐分摄入量,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摄入,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每周3~5次,每次30~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维持正常体重,减少体脂肪,有助于降低血压。此外,控制饮酒量、戒烟对于高血压的控制至关重要。同时注意心理平衡疏导,缓解焦虑紧张情绪,保证良好睡眠,也对高血压的预防非常有效。

第二是定期体检,尤其对于高风险人群,应定期测量血压,及时发现和干预异常情况。同时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识,了解其风险因素和防控措施同样至关重要。

治疗原则及策略

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四点:第一是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需要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因此,治疗高血压的首要目标是控制血压。

第二是长期治疗。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长期服药,并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以达到长期控制血压的目的。

第三是个体化治疗。由于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治疗方法也应该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调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性别、并发症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第四是自我管理。高血压患者需要学会自我管理,包括监测血压、按时服药、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健康心态等。自我管理是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六大类药物:

第一类是钙通道阻滞剂。以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为基础的降压治疗方案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脑卒中风险。此类药物可与其他4类药联合应用,尤其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或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周围血管病患者。

第二类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此类药物对于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的靶器官保护和心血管终点事件预防作用。最常见不良反应为持续性干咳,多见于用药初期,症状较轻者可坚持服药,不能耐受者可改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第三类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于高血压患者同样具有良好的靶器官保护和心血管终点事件预防作用。ARB的适应证同ACEI,也用于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

第四类是利尿剂。通过利钠排水、降低高血容量负荷发挥降压作用。用于控制血压的利尿剂主要是噻嗪类利尿剂,在我国常用氢氯噻嗪和吲达帕胺。

第五类是β受体阻断剂。主要通过抑制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活性、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发挥降压作用。β受体阻断剂尤其适用于伴快速性心律失常、冠心病心绞痛、慢性心力衰竭、交感神经活性增高以及高动力状态的高血压患者。

第六类是α受体阻断剂。这类药物不作为一般高血压治疗的首选药,适用高血压伴前列腺增生患者,也用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外,高血压的器械疗法近年来也逐渐进入临床诊疗策略中。其中包括了去肾交感神经术和压力感受器刺激疗法。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是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去肾交感神经术通过破坏肾动脉外膜的肾脏传入和传出神经,降低肾交感神经活性以控制血压;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位于双侧颈动脉分叉处,是对血管扩张敏感的机械感受器,对血压调节起重要作用,压力感受性反射激活疗法及血管内压力感受器扩增设备为高血压治疗提供新方法、新思路。

综上所述,高血压是一种可以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有效的控制来管理的慢性疾病。未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展,有望开发出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和干预策略,为高血压防控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