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摄图网
去医院看病或体检,抽血化验是常见的检查项目,它能帮助医生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然而,抽血前的准备工作做得好不好,会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如果准备不当,不仅可能耽误病情诊断,还可能导致不必要的重复检查。本文介绍抽血前绝对不能做的4件事以及正确的准备方法,让检测结果更可靠。
别吃“重口味”食物
很多人觉得抽血前一天吃什么无所谓,只要当天空腹就行,这种想法不对。
大鱼大肉、火锅烧烤、油炸食品这些“重口味”食物,在抽血前都要尽量避免。火锅里的红油、烧烤里的油脂富含大量饱和脂肪,吃下去后身体需要较长时间来消化。在这个过程中,血液里的甘油三酯浓度会明显升高。如果第二天抽血检查血脂,结果可能会出现甘油三酯超标。明明平时血脂正常,却因为一顿饭被误判为高血脂。
还有高蛋白食物,比如牛排、大虾,大量摄入后,身体代谢蛋白质会产生尿素氮等物质,可能影响肾功能检查中尿素氮指标的数值。另外,辛辣食物,如麻辣香锅、超辣火锅,可能刺激胃肠道,引起身体的应激反应,导致血液中某些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干扰肝功能等检查结果。
正确做法是,抽血前3天开始,饮食尽量清淡。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比如苹果、菠菜;选择低脂肪、低蛋白的食物,像小米粥、水煮青菜。主食可以吃点糙米饭,既能提供能量,又不会给身体代谢带来太大负担。这样让身体处于相对平稳的代谢状态,检测结果才能真实反映身体状况。
别大量运动
有些人习惯晨跑锻炼身体,或者前一天晚上去健身房挥洒汗水,觉得运动对身体好,抽血前运动也没关系。但实际上,剧烈运动后立刻抽血,很多指标都会“说谎”。当我们进行剧烈运动时,身体会进入应激状态,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这些激素会促使肝脏释放葡萄糖进入血液,导致血糖升高。比如,原本空腹血糖正常的人,运动后抽血,血糖值可能测出超标,容易被误诊为高血糖。而且,运动还会影响血常规中的白细胞计数。身体在运动时,白细胞会从储存池进入循环池,数量会暂时增多。如果此时抽血检查,白细胞计数结果升高,可能会被误以为身体有炎症,从而引发不必要的进一步检查。另外,运动后身体肌肉组织会有轻微损伤,肌肉细胞中的肌酸激酶等物质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液中肌酸激酶浓度升高,这会影响心肌酶谱等相关检查结果的判断。
正确的做法是,抽血前2~3天避免剧烈运动。如果平时有运动习惯,可以选择一些舒缓的活动,比如散步、太极拳。在抽血当天,尽量选择平稳的出行方式前往医院,避免赶时间一路小跑。到达医院后,先在候诊区安静休息15~30分钟,等身体恢复平静状态后再去抽血。这样能最大程度减少运动对血液指标的干扰,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让医生依据真实的指标数据为我们做出科学的诊断和建议。若不小心在抽血前进行了剧烈运动,最好与医生说明情况,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需要重新安排抽血时间。
别熬夜和情绪波动
熬夜已经成了很多人的生活常态,追剧、打游戏、加班工作,不知不觉就到了凌晨。但在抽血前,熬夜可是大忌。人体在睡眠过程中,身体各个器官会进行自我修复和调整,激素分泌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如果熬夜,生物钟被打乱,身体的内分泌系统就会失衡。比如,熬夜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导致血糖调节出现异常,第二天抽血检测空腹血糖时,数值可能就不准确,干扰对糖尿病等疾病的判断。同时,熬夜可能还会影响肝功能。肝脏在夜间会进行解毒、代谢等工作,熬夜会加重肝脏负担,使肝功能检查中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指标升高。除了熬夜,情绪波动过大也会影响检测结果。当我们处于紧张、焦虑、愤怒等情绪中时,身体会分泌一些应激激素,像肾上腺素、皮质醇等。这些激素会引起血压升高、血糖波动,还会影响血常规中的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所以,抽血前一周就要开始调整作息,每天尽量在晚上10点到11点之间上床睡觉,保证7~8小时的充足睡眠。在抽血当天,不要因为担心检查结果而过度紧张。可以在候诊时听听舒缓的音乐,和家人朋友聊聊天,放松心情。如果实在紧张,不妨做几个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良好的作息和稳定的情绪不仅能让身体处于适合检测的状态,还能使检测结果更准确地反映身体的真实情况。
别乱吃药和大量喝水
不少人都有日常服药的习惯,比如降压药、降糖药、感冒药等。在抽血前,药物可不能随便吃。有些药物会影响血液检测结果,干扰医生的判断。例如,维生素C是常见的保健品,很多人每天都会服用。但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如果在抽血前服用,会干扰血糖、尿酸等项目的检测。在检测血糖时,维生素C会使检测试剂发生反应,导致血糖检测值偏低,掩盖真实的血糖水平。抗生素类药物,如阿莫西林、头孢等,服用后会在体内参与代谢,可能影响肝功能、肾功能检查的相关指标。一些降压药可能会影响血液中的钾离子、钠离子浓度,干扰电解质检查结果。
当然,也不是说抽血前所有药物都不能吃。对于必须服用的药物,比如降压药、降糖药,要提前咨询医生。一般来说,降压药可以用少量白开水送服,维持血压稳定;降糖药是否服用,要根据医生建议和具体检查项目来决定。除了药物,喝水也有讲究,很多人认为空腹抽血就是滴水不沾,其实这种想法不太准确。抽血前少量喝白开水是可以的,一般不超过200毫升。少量饮水不会对血液造成明显稀释,也不会影响检测结果。但千万不能大量喝水,喝得太多会稀释血液,导致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指标降低,让原本正常的检查结果出现异常。也不要喝饮料、茶水、咖啡等。这些饮品中含有糖分、咖啡因等成分,会影响血糖、血脂等检查结果。比如,喝了甜饮料后,血糖会迅速升高;咖啡中的咖啡因会刺激神经系统,引起血压、心率变化,干扰相关检查。
抽血检查虽然只是一个小环节,但做好抽血前的准备工作却至关重要。记住这4件不能做的事,按照正确的方法准备,就能让检测结果更准确,帮助医生更快、更准地诊断病情。 ■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人民医院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