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静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30 15:11:13
选择字号:
职业健康体检,守护健康防线

 

日常生活里,工作占去大量时光。不同工作场所藏着诸多健康隐患,例如工厂的粉尘、噪声,办公室久坐带来的劳损,这些潜在威胁会慢慢伤害身体。职业健康体检是守护劳动者健康的关键屏障,能及时察觉职业危害对身体的影响,为劳动者的健康筑牢保护墙。

为什么重要

职业健康体检是针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劳动者开展的专门检查,和普通体检有明显不同。比如,矿山开采、建材加工场所的从业者,长期在高浓度粉尘环境中容易患上尘肺病;从事电镀、冶金工作的人员,可能因接触铅、汞等重金属而中毒;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工人,听力也会受到损伤。这些职业危害对健康的影响比较隐蔽,而且具有持续性,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而职业健康体检能够通过专业手段在疾病早期发现异常,为治疗争取时间,如通过肺功能和胸部X线检查,就可以尽早发现尘肺病变并进行干预。这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保障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做法。

常见职业危害因素

在采矿、水泥生产及建筑施工等场景中,粉尘是主要职业危害源。从性质来看,粉尘分为无机、有机和混合性三类。长期吸入矽尘、煤尘等无机粉尘易引发尘肺病,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会丧失劳动能力。棉尘、木尘等有机粉尘可能导致职业性哮喘、有机粉尘中毒综合征。

化工、制药、电子等领域的从业者常接触苯、甲醛、氯气等化学毒物。苯作为常用有机溶剂,长期接触会抑制骨髓造血,使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甚至诱发白血病。甲醛具有刺激性和致癌性,可致眼鼻喉不适,长期接触或增加鼻咽癌、白血病患病风险。

物理职业危害因素包含噪声、振动、高温、电离辐射等。机械加工、建筑工地等场所的噪声环境中,长期接触高强度噪声易致听力下降,甚至永久性耳聋。使用风动工具等振动作业,工人易患手臂振动病,表现为手指麻木、疼痛及感觉减退等症状。高温环境作业可能引发中暑、热射病。X射线、γ射线等电离辐射会损伤人体细胞,增加患癌风险。

在医疗卫生、畜牧养殖、食品加工等领域,从业者常会接触细菌、病毒、真菌等生物因子。医护人员诊治传染病患时可能感染乙肝、艾滋病病毒。畜牧养殖者接触病畜容易感染布鲁氏菌病、禽流感等,需格外注意防护。

类型与流程

职业健康体检的类型有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在岗期间定期职业健康检查、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和应急职业健康检查。

新员工入职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岗位前,须做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这是为掌握劳动者健康情况,判断其能否胜任该岗位。如有严重肺部疾病的人,不宜从事粉尘作业。通过岗前检查,既能防止劳动者因本身有职业禁忌证在工作中发病,也能维护企业利益,减少因员工健康引发的劳动纠纷。

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工作时,需定期开展在岗职业健康检查。检查周期依据危害因素种类、接触程度及劳动者健康状况确定。通常,接触粉尘的从业者每年至少检查一次。接触化学毒物的人员,按毒物毒性和接触强度,每1~2年检查一次。定期检查可持续跟踪从业者的健康状态,及时发现因职业危害引发的健康损害,从而尽早采取防治手段,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

劳动者离岗时需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核心是了解其离岗时身体状况,判断是否患上与职业危害相关的职业病。按规定,用人单位应在劳动者离岗前30日内组织检查,若劳动者提前离职,须在离职前完成。若查出职业病,劳动者可及时诊断治疗并依法享受相关待遇。该检查对保障劳动者权益至关重要,可避免其离岗后因无法证明疾病与原工作的关联,而无法获得赔偿与治疗。

劳动者工作时如果突然接触高浓度职业危害因素,或遭遇急性职业中毒等事故,需开展应急职业健康检查,以尽早发现急性职业损害,及时急救治疗,减轻职业危害对身体的严重影响。

职业健康体检的流程包括预约与准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以及结果评估与报告。

企业或劳动者可依照规定并结合自身需求,选择具备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机构预约。检查前,劳动者需了解检查项目及相关注意事项,例如需空腹8小时,且检查前不饮酒、不进行剧烈运动等。同时,要向医生如实告知职业经历和过往病史,方便医生准确判断检查结果。

体格检查涵盖一般检查与专科检查。一般检查借助身高、体重、血压测量及心肺听诊等,了解劳动者基础身体状况。专科检查依据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开展针对性项目,例如,接触粉尘者检查胸片或CT、肺功能,接触噪声者进行纯音听阈测试,接触化学毒物者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及毒物特异性指标。

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可按需开展血液、尿液等检测,查看体内各项指标是否正常,排查有无毒物蓄积。还能通过心电图、B超、肺通气功能测定等特殊检查,进一步对心脏、肝脏、肺部等器官的功能状况进行评估。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专业医师会综合分析各项检查数据,评估劳动者有无职业禁忌、是否受职业危害因素损伤及是否患职业病。检查完毕,会为劳动者出具职业健康检查报告,详实记录检查结果、评估结论与建议。若发现异常情况,医师会及时告知劳动者,并建议其进一步检查或接受治疗。

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劳动者拿到职业健康体检报告后,要认真查阅检查结论及医生建议。若结果正常,需坚持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做好职业防护;若结果异常,应按医嘱及时复查或进一步检查。若怀疑患有职业病,劳动者有权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的职业病诊断机构提出申请,申请时需提供职业史、职业健康检查记录、工作场所危害因素检测资料等证明材料。

用人单位为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安排体检是法定义务。若单位未按规定组织体检,或隐瞒、篡改、伪造体检结果,劳动者可向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投诉举报。此外,劳动者工作中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正确穿戴和使用防护用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减少职业危害对身体的损害。

职业健康体检是守护劳动者健康的关键屏障,对预防职业病意义重大。企业与劳动者都需重视这项工作,积极参与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控职业病,让劳动者在健康环境中工作,畅享美好生活。■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职业病防治医院综合科)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