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小曼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30 15:11:13
选择字号:
心脏的保养秘籍

图片来源:摄图网

心脏就像身体里的“永动机”,一刻不停地跳动,一缩一张地把血液 “泵”进血管里。血液顺着血管,就像快递员一样,把氧气和各种营养物质送到全身各个角落,同时又把身体产生的“垃圾”即代谢废物运走,这样我们的身体才能正常“开工”。

这几年,大家生活习惯改变不少,比如总爱吃高热量的外卖、经常熬夜、运动也少了。再加上老年人越来越多,环境问题凸显,得心血管病的人也越来越多。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了威胁人们健康的“头号敌人”。

除了必要的医疗干预,日常护理对于心血管患者的康复和健康管理同样起着关键作用。有效的日常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甚至降低死亡率。

饮食护理

心血管患者应控制热量与脂肪摄入。患者日常饮食需严格控制热量,按年龄、性别、体重、活动量计算每日所需,选低热量高营养的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减少含大量油脂和糖分的高热量食物。脂肪摄入要限制饱和脂肪酸(如动物油脂、肥肉、奶油等,摄入量控制在总热量10%以下)和反式脂肪酸(如薯片、饼干、人造奶油等),增加有助于降血脂、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不饱和脂肪酸。

心血管患者应增加膳食纤维与维生素摄入。膳食纤维可以简单分成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两类,它们在维护心血管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其中,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够在肠道内形成黏性物质,吸附胆固醇,阻止其吸收,促进胆酸的排泄。有它帮忙,血液里的胆固醇含量就能降下来,动脉血管变“硬”、变窄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减少。维生素的作用也不可或缺。例如,维生素C能抗氧化,帮助血管内皮细胞挡住自由基的破坏,让血管保持弹性不脆弱。维生素E是抗氧化高手,能抑制脂肪氧化,给心肌细胞撑起“保护伞”,得心血管病的概率也会减少。还有B族维生素里的叶酸、维生素B6和B12,它们一起 “合作”参与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把血液里这种物质的含量降下来。要知道,同型半胱氨酸太高可是会单独增加心血管病风险的。

心血管患者应控制盐与水分摄入。高盐饮食因钠离子摄入过多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从而升高血压,长期会加重心脏负担、损伤心血管。烹饪时可用香料、柠檬汁等天然调味品减盐,同时避免食用腌制肉类、咸菜等高盐食品。

运动护理

从血液循环看,运动时心脏跳动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可高效输送氧和营养物质,加速代谢废物排出。常运动者心脏输出量高,能以较低心率维持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提升耐力和储备能力。运动还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使释放一氧化氮等物质,让血管扩张、阻力降低,维持正常血压。

步行适用于稳定性冠心病、心力衰竭、术后恢复期患者。这类患者步行速度 50~80米/分钟,每次30~45分钟,每周5~7次,可通过心率监测控制强度。慢跑/快走交替适用于心功能较好(Ⅱ级以下)、无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关节压力小,适合合并肥胖或关节疾病的患者。另外,患者在运动过程中,若出现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头晕、心悸等症状,第一时间停下休息,避免继续活动加重心脏负担。记录不适持续时间及程度,若休息5~10分钟未缓解,或伴随冷汗、恶心等,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心率过慢的患者,初期运动强度应较低,可以进行慢速步行,大概控制在3~4公里/小时,步频40~50步/分钟,每次10~15分钟,每日1~2次。随着身体适应接受后,且无头晕、黑矇等症状,运动的时间可以逐步延长至20~30分钟。 心率过快的患者,初期运动强度可以控制在4~5公里/小时,步频60~70步/分钟,每次15~20分钟,运动中心率较静息增加不超过30次/分,且无胸闷、心悸,逐步延长至30~40分钟。

作息与心理护理

规律作息对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可让心脏活动与生物钟协调,维持正常节律和功能。作息规律时,心脏白天能高效泵血满足代谢需求,夜间可充分放松修复,降低心肌耗氧量,减轻负担。

深呼吸是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法,可通过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缓解紧张焦虑。人焦虑紧张时交感神经兴奋致呼吸急促又浅,深呼吸能兴奋副交感神经,抑制交感神经过度活动,让身体恢复平静。冥想是通过专注内心觉察和思维训练达心理平静放松的方法,冥想时将注意力集中于特定对象、声音、呼吸或思维,排除外界干扰,使大脑进入放松平静状态。

用药与病情监测

心血管疾病治疗依赖药物,多种药物在不同环节发挥作用。降压药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 ACEI、ARB、CC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降脂药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关键,可降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按时按量服药对心血管患者非常重要,可维持血药浓度稳定。漏服会致血药浓度下降,影响疗效、增加复发风险。患者可设闹钟提醒,或把药物放在餐桌、床头等显眼位置,避免漏服错服。

心血管患者需密切监测指标以调整治疗方案。血压是重要监测指标之一,高血压患者建议每天固定时间(如早晚)测1~2次,测时保持安静,若血压异常波动或出现不适,应及时测血压并就医。心率也是反映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心血管患者的心率会因疾病、药物等因素变化,需定期监测。

总之,患者应遵医嘱服药,适量活动,如有不适建议随诊。■

(作者单位:广东省雷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