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欢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30 15:11:13
选择字号:
预防新生儿窒息 分娩配合是关键

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产房中,因为分娩时产妇和医护的配合不当,发生新生儿窒息、让宝宝吃了苦头的情况不少。本文详细介绍分娩时产妇如何和医护配合,才能把新生儿窒息的风险降到最低。

窒息原因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全靠胎盘和脐带运输氧气和营养,就像随身带着一根不断供的“氧气吸管”。但要是这根“吸管”出状况,宝宝马上就会缺氧。

新生儿发生缺氧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脐带“捣乱”,脐带缠住宝宝脖子、胳膊或者打了死结,氧气根本送不过去。胎盘也可能出问题,比如提前“下班”(胎盘早剥)或者长错地方(前置胎盘),就像宝宝的“粮仓”突然缺粮了,氧气自然供应不足。

产妇要是合并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等也会影响宝宝出生时的呼吸情况。这些情况虽然不多见,但一旦碰上,产妇和医护人员配合不好就容易出大事。

记得一位孕妈妈产检时查出脐带绕颈两周,加上分娩时太紧张,没有遵从医护人员指导的呼吸和用力方法,宝宝胎心突然就掉至危险值,所幸发现及时才化险为夷。

预防宝宝出生意外,产检配合是关键。B超就像给宝宝拍照,能查看胎位、脐带情况,而量血压、测血糖则是孕妈健康“体检卡”。同时,过往病史、过敏情况也务必如实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产检数据提前制定预案,比如发现胎儿发育迟缓,就会评估是否需提前分娩,或指导科学饮食助力宝宝成长。

进了产房,产妇和医护人员就像并肩作战的战友。整个分娩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医护人员最想听到的就是产妇的“听指挥、肯配合”。以下详细介绍每个阶段双方如何配合。

开指阶段:宫颈扩张期

开指阶段的宫缩疼起来真的像有人拿大钳子反复夹肚子,疼痛一阵接着一阵,好多孕妈疼得直喊“我不生了”。但大喊大叫不仅白费力气,还会让宝宝缺氧。正确的做法是一段“呼吸口诀”:吸气时慢慢数到5;呼气时再慢慢数到5。呼吸要又深又慢,就像平静的湖水泛起均匀的波纹。刚开始可能不太习惯,会有医护人员的陪伴,轻声提醒“吸气、呼气”。

医护人员会用胎心监护仪实时监测宝宝心跳。一旦发现胎心异常,比如突然变快或变慢会立即让准妈妈侧躺吸氧,就像给宝宝换个舒适姿势,恢复供氧。曾有位准妈妈宫口开至6厘米时,宝宝胎心骤降,医生迅速指导左侧卧位,护士同步加大氧流量,紧盯监护数值。短短几分钟的紧张处理后,胎心可能恢复正常。所以生产时,若遇到调整姿势、吸氧等指令,请务必配合,默契协作才能保障宝宝安全。

有些姐妹开指慢就想自己使劲,千万要克制。乱用力会干扰子宫收缩,让宝宝更难受。这时,可以让家属轻揉后腰,从两侧向中间,力度适中,或者听舒缓音乐放松。

生娃阶段:胎儿娩出期

等医生说“可以用力了”,也别像平时便秘那样乱使劲。正确姿势是双腿稳稳踩住产床脚蹬,双手抓紧把手,腰背紧紧贴住床面,就像扎稳了马步。用力时深吸一口气,憋住,顺着脊柱朝着肛门方向缓慢使劲,持续10~15秒,再慢慢呼气。宫缩停止时就赶紧休息,喝点功能饮料补充体力,为下一次用力“充电”。但要注意,别喝太急,小口小口喝,不然容易呛着。

宝宝的头快出来时,就要听从医生喊“哈气”的指令。如果不及时哈气停止用力,则容易造成会阴严重撕裂。这时候就像开车快到终点,要慢慢减速,轻轻哈气,让宝宝的头慢慢娩出。

这个阶段心态也特别关键,越紧张,全身肌肉越僵硬,宝宝越难出来。因此,肩膀别耸着,胳膊要放轻松。

胎盘娩出期

宝宝生出来后,别以为大功告成了。15~30分钟内,要保证胎盘顺利排出来。护士会轻轻按摩产妇的肚子,千万不要使劲、憋气,不然容易大出血。要是胎盘卡住出不来,医生可能会伸手帮忙取,虽然不舒服,但一定要忍住配合。曾经有个产妇因为害怕不配合,导致胎盘残留,最后不得不再做一次清宫手术。手术做完后,她拉着医护人员的手直掉眼泪,后悔当初没听劝。

产房中,胎心监护仪实时“守护”宝宝的心跳,一旦发现异常,儿科医生会立刻到场准备抢救。宝宝出生后还会用Apgar评分法,从心率、呼吸、肌张力等方面快速评估其健康状况,评分低时会马上进行复苏抢救。比如,给宝宝清理呼吸道,帮助其建立呼吸。如今,很多医院都开展了新生儿科医生进产房的服务,就是为了第一时间保障宝宝的安全。

守护新生命,是产房医护人员的神圣使命。预防新生儿窒息,需要产妇与医护人员携手并肩。只有产妇充分信任医护人员,积极配合各项指导,才能汇聚合力,稳稳地迎接健康可爱的宝宝降临人间。■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产房)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