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相艳艳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30 15:11:13
选择字号:
脑膜瘤术后如何预防“脑脊液漏”

图片来源:摄图网

“医生,我妈妈头上的伤口怎么突然渗出清水一样的东西,是不是感染了?”一位病人家属焦急地问。一听“清水样渗液”,医生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这位突发情况的患者几天前刚做完脑膜瘤切除手术,原本恢复得挺好,很可能遇到了最不想遇见的并发症——脑脊液漏。这是一个听起来有点陌生的术语,处理比较麻烦,可能后果比想象的还要危险。

医生来到病房首先观察伤口有没有不停流出清水,特别是躺着不流、坐起来流得很快的情况;或者头痛是否躺下缓解、坐起来加重。而发烧、打寒战、脖子僵硬等可能是感染的信号;耳朵嗡嗡响、听不清,可能是耳道漏液;看东西重影、模糊,可能是颅压变动或脑组织下垂。经过一系列评估,医生确定这名患者已经有了脑脊液漏的临床表现。

什么是脑脊液漏,它有什么影响?我们可以把脑脊液想象成大脑的一层“液体盔甲”,包围着大脑和脊髓,缓冲撞击并且帮忙带走“垃圾”、维持压力平衡。手术时,医生先打开一层叫“硬脑膜”的保护膜。如果缝合得不够严实,或者伤口恢复得不太好,脑脊液就会从鼻子、耳朵,甚至头部伤口里“漏”出来。它透明、没有颜色,像清水一样,很多人一开始根本没注意,以为是“出汗”。

脑脊液漏很危险,不仅会导致颅内压降低,引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脑组织下垂等问题,更严重的是,它打开了一条“外敌入侵通道”:细菌可以从鼻腔或外部环境进入颅内,诱发颅内感染。这是一种治疗困难、耗时长、费用高的感染性疾病,若处理不好,可能逐渐引起脑水肿、意识障碍,甚至死亡。

哪些患者属于高风险人群?

当然,并不是每个术后患者都会脑脊液漏。对于那些手术部位在“鼻子附近”的患者,比如做了垂体瘤手术、听神经瘤、前额叶病变,一旦缝合不严,修补不牢,脑脊液容易从这些“通道”中跑出来。

还记得一名听神经瘤患者,术后第4天耳朵突然“滴水”,开始家属以为是洗头水。化验发现是脑脊液,好在发现得早,处理得也及时。具有脑外伤史的患者也是高风险人群。比如,以前摔过、车祸过,头骨裂了,或者鼻子出过“清水”的人,颅底本身就薄弱,再做手术,风险更大。

此外,还有体质偏弱、伤口难恢复的人。有糖尿病、营养差、长期吃激素的病人,伤口恢复得慢,也容易“漏”。这些患者术后要特别留心引起脑脊液漏的发生。

术后如何预防脑脊液漏?

术后前3~5天为脑脊液漏的高发期,应当确保正确卧床体位与足够的休息,并协助患者头部适度抬高,角度控制在15度~30度。这样,既可减少脑脊液压力,又不至于引起颅压过低引发头痛。对于经鼻手术(如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后宜避免长时间低头或频繁翻身,可采用双侧侧卧位交替,每2小时变换体位,有助于促进脑脊液循环和组织修复。

术后,患者要避免提重物、打喷嚏等动作,在术后恢复过程中稍有不慎的动作就可能引起颅内压骤升,诱发脑脊液从术口渗出。建议术后一周内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如跳跃、跑步、过度弯腰等。若出现便秘、咳嗽等情况,应及时请医生处理,不可强行用力。日常起床、下床动作应缓慢进行,最好有家属协助,防止突然改变体位造成颅内压波动。

保持伤口干燥清洁。无论切口是位于头皮、耳后还是鼻腔,都应保持局部干燥清洁,这是预防感染、阻断脑脊液漏的关键。术后应避免洗头、洗脸时弄湿伤口,遵医嘱更换敷料,每日观察切口有无渗液、红肿或分泌物。若发现有清亮液体持续渗出,应立即报告医护人员,不可自行擦拭或包扎,以免掩盖病情。

饮食不可忽略,要保证营养充足。手术后的组织修复、脑膜愈合均离不开充足的营养支持。建议术后多摄取高蛋白食物,如鱼类、蛋类、奶制品与豆制品,以促进细胞再生和伤口愈合。若患者术后食欲不佳,可选择营养流质或少量多餐的方式。术后前三天建议以易消化、低脂肪饮食为主,防止胃肠负担过重影响康复。最怕的就是术后伤口感染“合并脑脊液漏”,一旦细菌侵入,将加重病情。因此,除常规清洁消毒外,患者及家属应严格执行手卫生,特别是在触碰伤口、换药或协助如厕、进食前后。术后鼻腔、耳道若出现分泌物,不可自行挖抠,应由护士处理。尽量避免在密闭场所逗留,防止交叉感染,必要时佩戴医用口罩。部分患者术后需要腰穿放液、腰大池引流或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必须严格遵照医生指示执行。

自我监测与复诊

出院也不代表可以“放飞自我”。脑脊液漏可在术后1周,甚至1个月内才发生。建议术后1个月内避免游泳、乘飞机等可能引起颅压波动的活动;每周检查伤口及耳鼻有无异常分泌物;一旦出现头痛加剧、耳聋、发热、液体从耳鼻流出等症状,立刻回院复查;定期复查脑部影像,确保无渗漏、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最后要说的是,手术是治疗脑膜瘤、胶质瘤、垂体瘤、听神经瘤等颅内肿瘤的重要手段,但术后的每一步护理,都决定着恢复的质量与速度。脑脊液漏出现概率虽不高,却像一个不定时炸弹,必须被患者及患者家属重视,并及时预防。对于患者和家属而言,认识到“术后护理不等于休息”,而是一场需要参与、观察和警惕的“第二战斗”,才是保障健康、远离并发症的关键。愿每一位走出手术室的患者,都能健康回归生活,无惧风雨,重获光明与希望。■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