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楷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30 15:11:13
选择字号:
卵圆孔未闭是否危害身体健康

图片来源:摄图网

想象一下,你的心脏是一套精致的两室两厅,分别为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在妈妈肚子里还没装修完工的时候,为了方便血液这支“施工队”快速运送材料,左右心房两间上房之间特意留了“施工通道”,这个通道的学名叫作“卵圆孔”。正常情况下,宝宝呱呱坠地开始自主呼吸后,这个临时的通道就该光荣“退休”了。

但是,就像有些马虎的师傅收工后会落下个小螺丝钉,这位心脏“装修工”有时也挺“健忘”。大约每4个人里就有一个人的心房之间那道“门”没能完全封严实,留下了一条小小的缝隙,或者叫“小窗户”。

这就是“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简称PFO)。

别慌!它多半是个“安静的小透明”

PFO这个小小的心脏结构,就如同身体里一个不太起眼的存在,通常情况下它不会引起任何问题。它就像是一个“无公害邻居”,默默地待在那里,在日常生活中并不会造成任何困扰。对于PFO患者而言,他们的心脏平时依旧按照正常的节奏跳动,该跳则跳、该蹦则蹦,保持着稳定而有序的工作状态。心脏内的血流也基本按照既定的路线走“大门”,也就是正常的血液循环通道,并不会总想着去钻“小窗户”,即通过PFO这个特殊的结构。

很多患者可能会活蹦乱跳地度过几十年,其间做了各种各样的体检,进行了多项检查,却压根不知道自己心脏里还藏着这样一个小秘密。所以,当单纯发现PFO时,基本就等于拿到一张“心脏基本健康证明”。这意味着你的心脏整体状况是良好的,不用自己吓自己,过度地担忧和焦虑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然而,尽管PFO大多数时候是安静的,如同一个沉睡的“小天使”,但也有极少数情况下,它可能会引起一些医学上的关注。比如,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像身体处于特定的生理状态或者遭遇特殊的病理情况时,PFO可能会成为血栓通过的途径。一旦血栓通过PFO,就有可能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身体的其他部位,从而引起潜在的健康问题。不过这种情况通常只在特定的医学检查中才会被发现,在日常的生活中,几乎很难察觉到它的异常。因此,如果你被诊断出有PFO,也不必过于担心,要保持乐观的心态。

会不会偶尔“调皮捣蛋”?

在我们的身体里,这个看似安静的生理机制,会不会偶尔“调皮捣蛋”呢?要知道,身体的运行并非总是按部就班,就像生活中偶尔会出现一些小意外一样,它也可能会有一些不寻常的表现。

在罕见的情况下,这个原本安静的小窗户,也就是我们身体里特定的生理结构,可能会被“别有用心”的家伙利用。这里所说的“别有用心”,是指一些不符合正常生理运行规律的情况。正常情况下,它就像一个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身体的正常运转,但在某些特殊时刻,它可能会被一些异常因素钻了空子。

我们全身回收的静脉血里,其实并不总是纯净的,有时候会混进去一些小杂物。这些小杂物的来源多种多样,比如,可能剧烈运动、潜水等情况产生的极其微小的气泡。当我们进行剧烈运动时,身体的血液循环会加快,一些气体可能会随着血液流动进入静脉;而潜水时,水压的变化也可能导致一些微小气泡混入血液中。又或者是肉眼看不见的、还没来得及被清除的血小板小凝块。血小板在血液中起着凝血的作用,但有时候它们可能会形成一些小凝块,而这些凝块还没来得及被身体的清理机制处理就随着血液流动了。正常情况下,这些“小淘气”会被送到肺里,肺就像个超级滤网,它有着非常精细的结构和强大的过滤功能,能够把它们拦住、清理掉,保证进入心脏的血液是相对纯净的。

但如果碰上PFO这个敞开的“秘密通道”,情况就可能不一样了。有些“小淘气”可能就不按常理出牌了。它们仿佛拥有了自己的“小心思”,可能瞅准机会,“嗖”的一下,直接从右心房通过这条“捷径”溜进了左心房。这条“捷径”原本是在特殊情况下才会开放的,但一旦开放,就给了这些“小淘气”可乘之机,让它们能够避开正常的过滤和清理过程,直接进入到左心房。

进入左心房,这些“小淘气”就搭上了通往全身的“高速路”——动脉系统。动脉系统就像一条条繁忙的高速公路,能够快速地将血液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如果运气特别不好,其中某个淘气包一路狂奔,卡在了大脑某个小血管里,可能引起俗称“中风”的缺血性脑卒中。大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血管非常细小且复杂,有小凝块或者气泡卡在里面,就会影响血液的正常供应,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引发严重的后果。跑到其他地方的小血管,也可能造成相应的问题,比如内脏缺血。内脏器官对血液的供应要求都很高,一旦小血管被堵塞,就会影响器官的正常功能。还有一种有趣的联想,某些类型的头痛,特别是那种像闪电劈下来的类型,也可能和这些小淘气“溜门”刺激了神经有关。神经在身体里起着传递信息的重要作用,当这些“小淘气”刺激到神经时,可能引发头痛等不适症状。当然,这些情况也仅仅是“嫌疑”,没有完全定罪。目前的医学研究还不能确凿地证明这些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证据。

需要担心吗?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一些关于健康状况的讨论,其中不乏一些令人担忧的疾病,比如中风。有些人一听到PFO引起中风这些字眼,心里就会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啊?中风?这么可怕?!”

绝大多数PFO朋友一生和它相安无事。实际上,根据医学研究,PFO的存在并不一定意味着会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

问题发生的核心是得先有那些想“抄近路”的微小气泡或凝块,还得它们刚好找准时机溜过去。这种情况的发生概率并不高。

因此,医生不会随便给PFO“定罪”。只有当排除了所有其他常见的中风原因,比如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房颤等,并且经过心脏发泡试验这种高级“侦查工具”确认了,才会考虑“抓小偷”和“封窗户”的关系。心脏“侦探”通过一系列精密的检查,能够帮助医生确定PFO是否真的对健康构成了威胁,以及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对于大多数PFO患者来说,保持冷静和理性非常重要。虽然中风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但PFO并不总是导致中风的原因。通过定期的健康检查和与医生的沟通,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此外,生活方式的调整也对PFO患者至关重要。保持健康的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盐和高糖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维持心血管健康。适度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能够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同时,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期精神紧张,也能降低中风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小窗户”需要关起来吗?

对于绝大多数无症状的“小透明”PFO,医生通常会拍拍你的肩膀说:“放宽心,该吃吃、该喝喝,定期体检就好!”不需要吃药,更不需要做手术把它关上。强行去关一个安分守己的“小窗户”,反而可能得不偿失。

只有当心脏“侦探”和神经科“侦探”联手,找到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就是这个小窗户放跑了“小偷”,引发了中风或者极其顽固的偏头痛,而且实在找不到其他“主犯”时,医生才会慎重地考虑关上这扇“小窗户”。

“关窗”的方法为通过微创介入手术,放一个像小伞或者小塞子一样的“封堵器”,精准地把通道堵住。

在决定是否进行手术之前,医生会详细评估患者的情况,包括PFO的大小、位置以及患者是否有其他健康问题。此外,还会考虑患者的生活方式和中风的风险因素。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先尝试药物治疗,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只有当药物治疗无效或者患者无法耐受药物副作用时,才会考虑手术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手术治疗PFO已经相当成熟,但任何手术都有其风险和潜在的并发症。因此,患者在做出决定之前,需要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手术的利弊,并考虑个人的健康状况。

所以,如果体检偶然发现自己心脏里有个“小窗户”,先别急着当自己是“心脏病患者”,把它看作心脏的一个小小的、独特的“设计印记”,保持正常生活。如有不适,把它交给专业的心脏科医生去评估处理就好。■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心内科)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