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琴芳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30 15:11:13
选择字号:
肺结核的症状、诊断、预防与治疗

图片来源:摄图网

肺结核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在早期难以发现,其治疗具有相当长的过程。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这种疾病的了解与预防,并且在发生肺结核之后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人们才能更好地远离肺结核的困扰。

什么是肺结核?

肺结核俗称肺痨,是一种由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部而导致的慢性传染病,同时也是结核病当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作为一种主要通过空气中飞沫进行传播的疾病,肺结核实际上并不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这是因为在首次接触到结核菌的时候,人们的免疫系统通常可以阻止其繁殖与扩散,此时细菌就会进入休眠状态。但当感染者的免疫功能恶化的时候,处于潜伏期的结核菌就会开始活跃繁殖,进而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的出现。

任何人与肺结核患者接触时都有可能受到感染,但那些因为各种原因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以及吸烟或酗酒者等往往更容易发生肺结核。

肺结核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在肺结核的发展过程中,大部分患者都会逐渐出现以下症状:首先,患者会出现持续时间达到两周甚至更长的咳嗽,部分患者还可能咳出带有血丝的痰液甚至是血块(出现痰中带血或血块);其次,肺结核的发展会导致患者出现胸痛的症状,这种症状通常是由于炎症影响到患者的肺部和胸膜,很多患者还会感到疼痛随着呼吸的加深而逐渐加剧;再次,肺结核患者在夜间通常会经历严重的盗汗,这种出汗与日常活动中因体力消耗导致的正常出汗不同,甚至会导致患者的床单与衣物湿透;然后,肺结核患者普遍会出现低烧的症状,尤其是在下午或是晚上时体温升高明显;最后,由于肺结核对身体能量的消耗,再加上不适感带来的食欲减退,很多肺结核患者还会出现体重明显减轻的情况。

虽然上文提到的肺结核症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老人以及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的人群在发生肺结核之后则可能出现一些不典型症状,甚至可能与上文提到的表现截然不同。其中,儿童这一群体在发生肺结核后容易出现长期发热、生长迟缓、身体疲惫、容易发怒以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婴幼儿在感染肺结核后还可能出现呼吸急促与喂养困难的问题,但由于这些表现都属于非特异性症状,因此给肺结核的诊断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老年人发生肺结核后的表现可能与慢阻肺、心脏病等常见老年病相似,例如出现身体乏力、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症状。而免疫功能下降的人群发生肺结核的症状则不太明确,但他们可能会比常人更快地发展成为重症病例,同时也更容易出现肺外结核,也就是结核菌感染到患者肺部之外的身体部位,此时患者就会因为受累器官部位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症状。

肺结核应该如何诊断?

临床诊断肺结核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通常需要使用综合性的检查方法对患者进行多方面的检查。首先,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询问,并且观察患者的相关症状,包括上文提到的咳嗽、体重减轻以及咯血、发热、夜间盗汗等;在初步评估之后,医生就会安排患者进行相关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检查、胸部X光、CT等。超声检查有助于医护人员明确是否存在胸腔积液或胸膜病变,胸部X光、CT可以有效帮助医护人员了解肺结核患者肺部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等详细信息。例如,在胸部X光检查中,纤维钙化的病灶会呈现为密度较高、边缘清晰的斑点或条索,浸润性病灶是模糊的云雾状阴影,而干酪样病灶则可能伴有空洞形成;而在胸部CT检查中,医护人员还能观察到胸部X线难以察觉的小结节、支气管血管束周围的病灶以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等病变状况,这对于肺结核的诊断也是极为关键的。肺结核确诊需要痰查结核杆菌,但阳性率不高,新的方法有PCR及核酸探针检测特异性DNA片段、基因芯片法查痰或肺泡灌洗液中的结核菌及其蛋白。

肺结核该怎么预防?

结核分枝杆菌主要通过飞沫核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时,会排出含菌的飞沫,飞沫在空气中迅速干燥后形成直径1~5微米的飞沫核。这种飞沫核重量极轻,可在空气中悬浮数小时,甚至随气流扩散至室内各个角落,而非仅沉降在地面。结核分枝杆菌对干燥、低温环境耐受性极高,尤其在通风不良、潮湿、阴暗的室内环境中(如密闭的卧室、拥挤的集体宿舍),可通过休眠状态长期存活。研究显示,其在干燥的飞沫核或尘埃中,最长存活时间可达5个月以上,且期间仍保持感染活性,一旦被健康人吸入,就可能引发肺部感染。因此,在对肺结核疾病的预防过程当中,积极通风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措施,这是因为结核分枝杆菌这种细菌很容易在通风不良的环境当中不断地沉积并繁殖,其最长生存时间可达5个月以上。只有定期开窗通风,使室内充满新鲜的空气,才能有效地降低室内空气当中的细菌浓度,进而避免受到室内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而发生肺结核。优先选择室外空气质量好、温度适宜的时段,如上午9~11点、下午2~4点,避免早晚低温时段通风导致感冒,尤其针对老人、儿童;若遇雾霾天,可开启室内空气净化器辅助通风,或选择雾霾较轻的间隙短时间开窗。

另外,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措施。首先,人们应当在外出的时候加强对身体的防护措施,比如,使用口罩隔绝外界的飞沫,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口鼻等;其次,人们应当在外出回家之后立即使用流动的清水搭配肥皂或洗手液进行洗手,并且在洗完手后使用一次性的纸巾或干净毛巾擦干双手;最后,人们还应当避免在外出的时候随地吐痰,应使用纸巾将痰液包好后丢弃。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受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之后就会发生肺结核,只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免疫力是可以有效远离肺结核的,而积极锻炼身体正是一种提升人体免疫力的有效方式,推荐慢跑、游泳、骑行等有氧运动。

最重要的一点是注射疫苗,卡介苗可用于预防儿童重症结核,例如,重症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等相关疾病,可以有效保护儿童免受结核病菌的感染。但其对于成人肺结核的保护效果相对局限,因此,大家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卡介苗对成人肺结核的保护效果不是100%的。成人预防肺结核的核心逻辑是减少接触风险的同时增强自身免疫,应结合前文提到的积极通风和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注意避免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如患者咳嗽时保持1米以上距离;建议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避免长期熬夜、过度劳累,因为免疫力下降是潜伏感染激活的主要诱因。

肺结核应该怎样治疗?

目前,临床上针对肺结核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与吡嗪酰胺等。其中,异烟肼是一种极为高效的杀菌药物,这种药物能够有效消灭处于活跃状态的结核分枝杆菌,是临床上抗结核治疗的基础药物之一;利福平同样有着强大的杀菌作用,这种药物的作用原理是阻止细菌的RNA合成而抑制其生长繁殖,而结核分枝杆菌同样在利福平的抗菌谱范围当中;乙胺丁醇通过抑制细胞壁中阿拉伯聚糖的合成来发挥其作用;吡嗪酰胺在酸性环境中会转化为吡嗪酸,可以直接干扰结核分枝杆菌的脂肪酸代谢。

肺结核也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如果通过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形成了相对局限性的病灶,这时需借助手术治疗。对于空洞型的肺结核,痰菌持续阳性,手术治疗效果较好。这是由于空洞型肺结核的壁比较厚,药物很难进入空洞的结合灶内;结核瘤比较大、压迫到肺组织,结核性脓胸以及结核压迫气道引发的气管狭窄等情况也可以经过手术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不论采取何种治疗方法,都需要严格按照医嘱完成全程治疗。例如,仅针对初次治疗肺结核标准的时间在6个月左右,如果是有多次复发或者产生了耐药性结核的情况下,患者治疗周期在12个月以上,必要的时候还应当延长用药时间或更换其他敏感药物,这样才能更有效地避免肺结核的复发。

作为一种常见的传染病,肺结核不仅早期发病难以预测,而且还会使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感染。因此,应加强对肺结核的认识,并且在日常生活当中坚持采取正确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胸科医院肺五科)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