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摄图网
秋冬季节,气温骤降,空气干燥,感冒咳嗽的人明显多了起来。普通感冒、流感、肺炎等呼吸道疾病,虽然平时很常见,但千万别小瞧它们,处理不好可能会惹上大麻烦——脓毒症。
那么,呼吸道感染和脓毒症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预防?
呼吸道感染为何引发脓毒症
我们的呼吸道从鼻腔、咽、喉,到气管、支气管再到肺泡,原本有一套严密的防御系统。鼻毛可以阻挡较大的灰尘颗粒和病原体,呼吸道黏膜分泌的黏液能够黏附微小的细菌、病毒等,黏膜表面的纤毛还会像小扫帚一样,将黏液和病原体排出体外。免疫细胞则时刻巡逻,一旦发现入侵的病原体,就会迅速发起攻击。
到了冬天,人的呼吸道变得“脆弱”。冷空气到来,鼻子、喉咙的血管就会收缩,血流变少,负责抵抗病菌的免疫细胞也“懒洋洋”的。加上冬天空气干燥,呼吸道内壁的黏膜干巴巴的,黏液分泌也会减少,原本能把脏东西“扫出去”的纤毛工作效率下降。这样一来,呼吸道难以挡住病菌。流感病毒、肺炎细菌等坏家伙趁机溜进来,在呼吸道里疯狂“搞破坏”,使人出现咳嗽、咳痰、发烧、咽痛等症状。
如果呼吸道感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病原体就会突破呼吸道的防线,进入血液循环。一旦病原体及其产生的毒素在血液中扩散,就会激活全身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在对抗病原体的过程中,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原本用于保护身体的炎症反应可能会失去控制,引发全身性炎症风暴。过度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液体渗漏到组织间隙,引起组织水肿。同时,炎症还会影响心脏、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当感染和炎症反应发展到这个阶段,就形成了脓毒症。
脓毒症预警信号
一定要清楚脓毒症有哪些明显的异常信号,才能实现早发现、早治疗。最明显的症状是体温异常。普通感冒发烧吃退烧药后,体温很快就能降下来。但得了脓毒症,患者可能会反复发高烧,体温超过38.5℃,退烧药常只能短暂降温。还有些人反而会体温偏低,不到36℃。这说明身体已经很难正常调节体温,情况比较严重了。
精神状态不对劲,很可能是脓毒症发出的危险信号。有些患者整天没精神、特别爱睡觉,叫都叫不醒;还有些人会变得烦躁不安,情绪特别亢奋,甚至连时间、地点都搞不清楚。临床上就有这样的例子,一些有基础病的老人,本来只是轻微咳嗽、有点低烧,结果没几天突然变得反应迟钝,喊他也没回应,说话前言不搭后语。这些症状看起来不典型,特别容易被忽略,但这很可能是脓毒症找上门的表现。
呼吸和心率方面也会出现异常。呼吸频率会明显加快,患者可能会感到呼吸急促、费力,即使坐着不动也会大口喘气。心率也会加快,患者自己也能明显感觉到心跳加快、心慌。此外,血压可能会下降,导致头晕、眼前发黑,严重时会出现休克症状。
如何预防呼吸道感染引发的脓毒症
想要预防呼吸道感染引发脓毒症,关键在于从源头控制呼吸道感染,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首先,做好个人防护是基础。在寒冷的冬季,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尤其是注意头部、颈部、脚部的保暖,避免着凉。外出时,尽量佩戴口罩,不仅可以阻挡寒冷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还能有效减少吸入病原体的概率。选择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正确佩戴,确保口罩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贴合面部。回家后,要及时用流动的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揉搓双手的每个部位,至少15秒,清除手上沾染的病原体,避免用手触摸口鼻,防止病原体进入呼吸道。
其次,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身体免疫力。每天一定要保证充足睡眠,成年人每天睡7到8个小时最合适。睡眠充足身体就能自己“查漏补缺”,免疫系统工作起来也更给力。
吃饭也有讲究,冬天要多吃有营养的东西如瘦肉、鱼肉、豆腐等含有蛋白质多的食物以及橙子、柠檬等维生素C含量高的新鲜水果,能让身体里的免疫细胞更有战斗力;而胡萝卜、菠菜等蔬菜富含维生素A,可以保护好呼吸道以防病毒和细菌轻易入侵。
平时避免过度劳累和焦虑紧张。压力大的时候,通过运动放松心情。在冬天天寒冷不想出门时,也可以在室内跳绳、练习瑜伽或者健身操。每周坚持3到5次,每次锻炼半小时,身体会越来越结实。
打疫苗也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好办法。流感病毒就像一个“百变怪”,总是变来变去,所以流感疫苗得每年都打。每一年的流感疫苗都是科学家们预测当年可能流行的流感病毒研发出来的。建议大家在流感高发季到来前1~2个月接种疫苗,每年9月到11月是最好的接种时间。家里有老人、小朋友,或者患有慢性病的人,还可以再打一针肺炎疫苗,能大大减少得肺炎的概率。
守护健康还应当强化主动防御,出现咳嗽、发热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规范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慢性病患者需重视基础疾病管理,通过规律治疗、定期监测和生活干预,增强免疫力,降低呼吸道感染发展为脓毒症的风险。将预防融入日常,才能有效抵御冬季健康威胁。■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普陀人民医院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