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韦素兰 胡项俊 张静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30 15:11:13
选择字号:
胸腹部手术时,肺默默承受了什么

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医院中,开胸、开腹手术是常见的外科治疗手段,如同一场惊心动魄的 “战斗”, 而肺功能则是这场战役中不可忽视的 “幕后英雄”。其状态的好坏往往决定着手术的成败与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

术前肺功能检查的重要性

65岁的王大爷是一个多年烟龄的 “老烟枪”,因咳嗽、咳痰多年,近期体检发现肺部肿瘤,急需手术。然而,术前肺功能检查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手术顺利进行的希望,他被确诊为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手术虽顺利完成,但术后他出现了痰多咳不出、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下降等严重肺部并发症,最终被送入重症监护室。

这一案例如同一记警钟,提示了肺功能评估在胸腹部手术前的必要性。呼吸本是自然之事,但在手术场景下,胸廓的完整性、呼吸肌肉的力量、肺组织的弹性以及气道的通畅度均会受到干扰。对于那些本身肺功能不佳,如长期吸烟者、慢阻肺患者、哮喘患者,或是因年龄增长、肥胖等因素导致肺功能下降的个体,将显著增加术后肺功能进一步下降、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

美国胸科学会(ATS)建议,胸部、上腹部手术患者,60 岁以上老年患者,肥胖患者,已知或疑有心肺疾病的患者,都应在术前接受肺功能评估。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恢复铺设坚实的基石。

胸肺手术是严峻挑战

胸肺手术是对肺功能的一场严峻考验。胸廓是呼吸的“骨架”,为肺部提供支撑与保护。然而,胸肺手术往往需要破坏这一“骨架”,如肋骨切除、胸腔积气积液等情况将严重限制患者呼吸的幅度,引发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导致肺通气量下降,氧气无法充分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也无法有效排出。更甚者,若进行肺切除手术,肺组织的有效容积将直接减少,加重呼吸困难。

腹部手术的影响

腹部手术根据部位可分为上腹部和下腹部手术。上腹部手术,由于靠近膈肌,对肺功能的影响更为显著。术后患者常会感到肺容量明显下降,呼吸变得急促且不顺畅,如同原本宽阔的呼吸之路被严重挤压。

而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开腹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对肺功能的影响持续时间较长。相比之下,腹腔镜手术虽创伤小、耗时短,但人工气腹技术的应用会导致血二氧化碳升高,进而间接影响患者的肺弥散功能。

麻醉与术后疼痛的危机

麻醉是手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却也是肺功能的 “隐形杀手”。全麻状态下,患者的肌肉松弛,胸廓和膈肌的活动受到限制,胸廓和肺的顺应性降低,导致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呼吸变得浅而慢,肺通气量显著减少。

术后疼痛更是患者面临的又一难关。手术切口的疼痛使得患者害怕深呼吸和咳嗽,导致呼吸道分泌物无法顺利排出,积聚在肺部。这不仅会堵塞气道,引发肺部淤血和感染,还会导致肺不张和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延缓术后肺功能的恢复,宛如给肺功能的恢复之路设置了重重障碍。

手术也能改善肺功能

并非所有胸腹部手术都会使肺功能恶化,有些手术反而能成为改善肺功能的契机。以肺减容手术为例,对于肺气肿患者而言,其肺部过度膨胀,导致呼吸负压失衡,呼吸肌过度拉伸而收缩无力。肺减容手术通过切除部分过度膨胀的肺组织,恢复胸腔内的负压平衡,使过度拉伸的呼吸肌回归正常长度,增强其收缩能力。这样一来,肺通气功能得到显著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减轻,生活质量大幅提高。

围手术期如何做

术前,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一系列准备。对于有吸烟史的患者,戒烟是首要任务。研究表明,戒烟时间越长,肺功能改善越明显,手术风险也能大幅降低。同时,对于患有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如慢阻肺、哮喘等,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规范治疗,控制病情。此外,患者还可以通过呼吸康复训练等方式,尽可能地改善肺功能,为手术做好充分准备。

术中,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肺功能状况,精心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对于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区域阻滞麻醉可能成为优先选项,以减少全麻药物对呼吸的抑制作用。同时,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医生会尽量采用精细、微创的手术技巧,减少对胸廓、呼吸肌肉和肺组织的损伤。这不仅有助于保护肺功能,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术后,疼痛管理成为肺功能恢复的关键环节。精准的镇痛方案能够有效减轻切口疼痛,使患者更容易进行深呼吸和咳痰,避免痰液滞留引发肺部并发症。此外,患者应积极进行康复训练,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翻身、活动四肢,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肺部淤血和感染。同时,继续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如深呼吸、咳嗽训练等,有助于肺功能的稳步回升。

胸腹部手术与肺功能的关系,像是一场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博弈”。肺功能评估为手术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术中术后肺功能保护又是康复的关键。医护人员与患者携手合作,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肺功能,就能在术后让患者尽快恢复,畅快呼吸,开启崭新的生活篇章。■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