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兰娟 来源: 发布时间:2025-2-8 11:5:29
选择字号:
人工肝是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

 

肝功能衰竭是一个全球性的医疗挑战。肝衰竭病死率极高,攻克肝衰竭、降低病死率对保障人民健康至关重要。过去我国肝衰竭的主要病因是病毒性肝炎,如今,除了病毒性肝炎外,酒精性肝衰竭、药物性肝损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的肝衰竭也在不断增加。早期肝衰竭患者需要尽早治疗,以防止其发展为中晚期,从而提高疗效。

目前,肝衰竭的治疗包括3个方面:一是内科综合治疗,二是人工肝治疗,三是肝移植治疗。肝衰竭治疗原则上强调早诊断、早治疗,采取相应的病因治疗和综合治疗措施并积极防治并发症,维持或支持器官功能稳定。整个治疗过程中应动态评估病情、加强监护,及时联合人工肝、桥接肝移植,减低病死率。

人工肝是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人工肝通过一个体外的机械、理化和生物装置,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补充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暂时替代衰竭肝脏的部分功能,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为肝移植提供等待机会。人工肝支持系统分为非生物型、生物型和混合型3种。非生物型人工肝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并被证实有一定疗效,生物型和混合型人工肝尚在研发阶段,临床应用仍需积极探索。

我国在人工肝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李氏人工肝从1986年创立的单个治疗方法,如血浆置换或单一滤过、吸附等方法,到现在一体化、智能化的3.0版本治疗方法,极大推动了我国人工肝技术的进步。李氏人工肝3.0版技术将灌流、滤过、吸附、置换等技术结合在一起,一键即可完成治疗,能够有效地替代肝脏的解毒、合成和代谢功能。

为更规范、更标准地诊断和治疗肝衰竭,基于我国在肝衰竭研究方面的进展以及国际上的最新发展情况,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组织我国一百多位专家,共同重新修订并发布了《肝衰竭诊治指南(2024)》。新指南对人工肝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疗效判断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