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摄图网
我们所说的“虫牙”医学上称为龋病。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3岁组儿童患龋率达50.8%,5岁组儿童患龋率达71.9%,龋病是危害我国儿童口腔健康的第一大口腔疾病。由此可见,我国儿童患龋形势非常严峻,预防儿童龋病必须得到全社会共同的关注与参与。
婴幼儿“虫牙”发病早、发展速度快且破坏范围广,影响婴幼儿进食、咀嚼和消化功能,对口腔健康及全身生长发育可能产生严重影响。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婴幼儿龋病如何预防和治疗。
对于3岁以下婴幼儿,父母及监护人是孩子牙齿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孩子的喂养史、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患儿全身情况,母亲妊娠期情况、患儿是否足月分娩,父母、同胞兄弟姐妹以及与患儿密切接触者的口腔健康情况等,均可影响儿童虫牙的发病率。父母在家可以使用湿纱布擦洗牙面,观察小乳牙有无颜色及光泽的改变,牙面如果出现白垩斑、墨浸状改变,表明牙体已经具有被破坏形成的特有现象。一旦发现这些问题,应该及时带孩子寻求专业儿童口腔医生的帮助。
虫牙如何预防?
首先,关于0~3岁婴幼儿喂养,我们提倡母乳喂养。这不光是因为母乳含有丰富的能量和营养元素,提高孩子免疫力,并且母乳喂养对婴儿学习正确呼吸、吮吸及吞咽均有明显优势。婴儿乳牙尚未萌出时一般进行纯母乳喂养,不建议加果汁或其他任何食物。不过,当母亲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母乳喂养时,可以采用配方奶喂养。
随着婴儿月龄增加,母乳喂养应从按需喂养模式到规律喂养模式递进,避免含乳头或奶嘴入睡的习惯,并减少夜间喂养次数。3个月内可夜间喂养2次,4~6个月减少到1次,6个月以后最好不再夜间喂养。7~12个月的婴儿乳牙开始逐渐萌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6个月以后鼓励继续母乳喂养并逐步添加辅食,保持合理的喂食间隔。7~12个月辅食建议保持原味,不在奶、粥、果汁或其他液体里加糖,不添加软饮料和甜点,不让婴幼儿长时间口含甜奶或甜饮料。此外,看护者可能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将口腔中的致龋菌传播给婴幼儿,所以在喂养时应避免用自己的口腔接触奶嘴检测温度,不跟婴幼儿口对口亲吻,不将自己咀嚼过的食物喂给婴幼儿,不共用餐具。
大部分幼儿1岁后乳磨牙开始萌出,咀嚼能力明显提高,可在10~12个月首先断夜奶,1岁半或2岁完全断奶。1岁时鼓励幼儿使用水杯(或吸管),尽量减少使用奶瓶,1岁半脱离奶瓶,不用奶瓶当作安慰奶嘴。
糖是婴幼儿龋的主要致病因素,进食含糖食品次数越多,越容易导致龋病。婴幼儿应尽量减少每天进食含糖食品的总量和次数。1岁以内婴幼儿不喝果汁,包括100%纯果汁或果汁饮料。1~3岁幼儿每天喝果汁的量限制在120毫升以内。
口腔卫生如何做?
对于0~3岁婴幼儿口腔卫生,建议婴儿从出生后,家长就开始为其清洁口腔。清洁前,家长应认真洗手,在手指上包绕干净柔软的纱布,蘸温水轻轻擦洗婴儿牙床、腭部和舌背,每天至少清洁1次。这个过程有助于家长及时发现婴儿口腔中的新情况。
为减少婴儿哭闹,可将清洁口腔和洗脸、洗澡放在一起,使婴儿熟悉口腔清洁动作,将来也更容易接受刷牙。母乳喂养时母亲需注意清洗乳头,保持清洁卫生预防“鹅口疮”。婴幼儿进食后如不方便清洁口腔,可喂温开水稀释口腔中滞留的奶液。如喂养使用奶瓶等器具,应注意消毒,消毒后24小时内未使用的奶瓶应重新消毒。
乳牙萌出后,家长就必须为婴幼儿刷牙。家长可用纱布、指套牙刷为婴幼儿刷牙,刷牙以机械清洁为主。当乳磨牙萌出后,家长可使用儿童牙刷清洁婴幼儿上下颌牙齿所有牙面,特别是接近牙龈缘的部位。到2岁时,幼儿因手部精细运动能力尚未形成,还不能真正将牙齿刷干净。如果幼儿自己刷牙,家长需要在幼儿刷完后查遗补漏,再彻底清洁1次。刷牙后、睡前不再进食。家长帮婴幼儿刷牙使用的方法是最简单的圆弧刷牙法,牙齿各个面都要刷到。刷牙时宜选择小头牙刷,这样牙刷才能在口腔内灵活转动,刷到所有牙齿的表面。提倡一人一刷一口杯,不与其他人共用,避免细菌传染。同时,家长需要使用牙线清理婴幼儿牙齿邻面。建议每天至少使用1次牙线。
口腔检查
对于0~3岁婴幼儿口腔检查的医学建议是,婴幼儿宜在第1颗牙齿萌出后6个月(通常为出生后12个月)内进行第1次口腔检查,请医师帮助判断婴幼儿牙萌出及口颌面部发育情况,并评估患龋风险。主要内容包括饮食喂养习惯、口腔卫生习惯、生长发育情况(特别是牙齿发育)以及患龋风险评估等,提供有针对性的口腔卫生指导。如发现龋病等口腔疾病宜及早诊治。
第1次口腔检查后根据婴幼儿患龋风险评估情况,建议患龋风险低的婴幼儿每半年进行1次口腔检查,患龋风险高者每3个月进行1次口腔检查。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能及时发现口腔疾病,早期治疗。
含氟牙膏及涂氟
出生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第1颗乳牙萌出后,家长宜使用含氟牙膏为孩子刷牙,每天2次。为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建议0~3岁婴幼儿使用500~1100 mg/kg的含氟牙膏,每次使用量为米粒大小(15~20mg),刷牙后使用纱布去除口内余留牙膏。根据婴幼儿龋风险评估结果,自第1颗牙萌出起,可由专业人员进行个性化的婴幼儿牙齿局部涂氟预防龋病。建议对患龋中、低风险的婴幼儿,每年使用含氟涂料(含氟质量浓度为0.10~2.26 mg/L)2次;对于患龋高风险的婴幼儿,建议每年涂氟4次。3岁以下婴幼儿不建议使用含氟泡沫、含氟凝胶和含氟漱口水。
婴幼儿龋的治疗应适应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以预防与治疗相结合,降低婴幼儿龋活跃性,预防龋病向其他健康乳牙蔓延或向健康牙面蔓延,采用风险相对较低、相对简单的诊疗技术阻断龋坏牙病损进一步发展,阻断乳牙龋向恒牙迁延。治疗后一般是第1、3、6、9、12个月复查,包括家长或监护人口腔健康意识、患儿生活习惯和口腔卫生状况的改进情况、新发龋情况等。
建议进行龋活跃性检测和龋风险性评估,针对性的提供个性化指导个体口腔健康保健行为。总之,家长对孩子的口腔健康保健意识非常重要,尽量早发现、早治疗,并且相信口腔龋病(虫牙)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