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婉秋 孟文佳 鹿群 杨晶 来源: 发布时间:2025-2-8 11:10:38
选择字号:
用高压氧治疗薄型子宫内膜

图片来源:摄图网

子宫内膜厚度是反映子宫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子宫内膜过薄会影响胚胎着床,导致不孕,即便借助辅助生殖技术也会降低妊娠率。高压氧治疗是一种适用于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新型治疗方式,其通过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内膜血流,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为胚胎着床创造良好条件。

目前,全球范围和我国的不孕率均有所上升,成为广受关注的问题。辅助生殖技术作为治疗不孕症的主要手段,也已经推广应用,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辅助生殖技术中,成功的妊娠离不开优质的胚胎和容受性良好的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可为胚胎提供着床的场所和生长发育的营养来源。子宫内膜过薄会导致胚胎着床失败,或不能维持正常妊娠。在临床中,我们常看到在胚胎移植过程中,某些患者因子宫内膜过薄而取消移植,或者出现反复移植失败的情况。因此,如何有效改善子宫内膜状态,成为生殖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定义、病因和治疗

关于薄型子宫内膜的定义目前尚未统一。根据2018年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专家共识,子宫内膜厚度小于7毫米时被定义为薄型子宫内膜。2019年加拿大生育和男科协会(CFAS)指南中指出,若扳机日内膜厚度小于8毫米,解冻移植周期内膜厚度小于7毫米为薄型子宫内膜。2019年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会(ESHER)指南建议告知患者内膜厚度小于8毫米时面临妊娠率下降的风险。

引起薄型子宫内膜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年龄增长、长期口服避孕药、过度促排卵、人工流产等反复宫腔内操作以及子宫内膜结核等。此外,一些薄型子宫内膜的原因尚不明确,需进一步研究。

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可表现为月经量减少、不孕以及发生异位妊娠和自然流产的风险增加。薄型子宫内膜的诊断主要通过超声检查,包括普通或三维阴道超声,以评估内膜的形态、回声和内膜血流。内膜容积小于1毫升,对于种植率有不利影响。超声下子宫内膜厚度小于7毫米被诊断为薄型子宫内膜。

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包括激素的相关治疗(如雌激素,给药途径包括口服、经皮和阴道给药;生长激素等),改善子宫内膜血流灌注的相关治疗(如阿司匹林、地西那非、己酮可可碱、维生素E),再生医学治疗(如干细胞移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富血小板血浆),中医药治疗以及高压氧治疗等。

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是指机体在高于1个大气压(1.0ATA)的环境中吸入纯氧或高浓度氧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高压氧治疗可提高子宫内膜氧合状态,刺激子宫内膜下毛细血管生成,从而提高子宫内膜血流灌注,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其还可提高子宫内膜对外源性雌激素的响应,从而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

可检索到的第一篇应用高压氧治疗继发不孕的文献发表于2004年,该文献报道了一例32岁继发不孕的女性,因产后出血和子宫填塞史导致子宫内膜瘢痕形成,子宫内膜变薄,既往自然受孕、2次体外受精失败,而在第3次体外受精周期第1天至第10天应用高压氧治疗,压力为2.0 ATA,每次90分钟,共10次,之后顺利怀孕,成功分娩一健康男婴。

这提示高压氧在继发不孕方面可能发挥着一定作用。2006年,一项国外的研究纳入32例年龄在24岁至34岁之间的不明原因不孕女性,随机分为接受高压氧治疗组(压力为2.3ATA,每次70分钟,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连续7天)和对照组。研究者观察到,患者高压氧治疗周期中,排卵时子宫内膜厚度显著优于未接受治疗周期。同时,多普勒超声显示,子宫内膜下毛细血管网络在高压氧治疗后显著增多,内膜下毛细血管阻力明显降低,血流阻力指数小于0.45。高压氧治疗组中,82.9%的患者在排卵日达到最佳子宫内膜质量。这提示高压氧治疗可降低子宫血管阻力,增加子宫内膜的血液供应,改善增生期子宫内膜形态,从而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助于胚胎着床和提高妊娠成功率。

聚焦国内,2023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生殖医学科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前后队列研究,高压氧治疗组纳入了41例进行冷冻胚胎移植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该组患者从上一周期移植取消日开始行高压氧治疗(压力2.5ATA,吸氧70分钟,每日1次,≥10次),并根据倾向性评分匹配,匹配到41例对照组患者,对照组不接受高压氧治疗。该研究观察到,患者接受高压氧治疗后移植周期内膜转化日的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显著增加;高压氧治疗组周期取消率显著下降,这提示高压氧治疗使更多的患者符合胚胎移植条件,并且,高压氧治疗组胚胎着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亚组分析显示,接受囊胚移植的高压氧治疗组患者的宫内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治疗过程、方案与副作用

高压氧治疗包括三个阶段。第一为加压阶段:患者进入氧舱后,氧舱门关闭,舱内开始逐渐升压,大约需要20~30分钟的时间,舱内达到所需治疗压力。第二为稳压吸氧阶段:患者佩戴面罩开始吸氧,一般连续吸氧60分钟。第三为减压阶段:吸氧结束开始减压,大约需30分钟舱内压力降至常压,氧舱门打开,患者出舱。

结合薄型子宫内膜的临床特点,目前对于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体外受精联合高压氧治疗的方案正在完善中。

我们建议,对于进入冻胚移植周期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高压氧辅助治疗可选择2.0ATA,吸氧60~90分钟,每日1次,可从月经第3天开始使用高压氧治疗至子宫内膜转化日(大概月经第14天)。需注意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经医生慎重评估,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高压氧治疗是相对比较安全的一种治疗方式,但需要排除相关禁忌证才能进行治疗。其中,禁忌证包括未被治疗的气胸;相对禁忌证包括严重阻塞性肺部疾病、未控制的癫痫症、未控制的体温过高、怀孕、急性病毒感染、传染性疾病、未治疗的恶性肿瘤、基底颅骨骨折等。治疗期间最常见的副作用为气压性中耳炎,表现为耳痛、耳闷堵感。患者在舱内升压过程中需做好调节耳压动作(如吞咽、捏鼻鼓气),还可配合应用羟甲唑啉喷鼻剂,从而预防气压伤的发生。

对于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高压氧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通过科学干预增加内膜厚度及血流,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有望帮助更多家庭实现生育梦想。■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高压氧科、生殖医学中心)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