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金娜 侯川 来源: 发布时间:2025-3-20 11:24:30
选择字号:
“小鲜肉”变形记
病理报告如何“琢石成玉”

小鲜肉”的变身过程(作者供图)

总有患者问:“你们病理科的报告怎么总是出得那么慢啊?”“标本昨天就送到了,今天怎么还没出结果?”有时候,标本早上刚刚送到病理科,下午就会有医生或者患者打电话问结果有没有出来。

本文就给大家揭秘送来病理科的样本“小鲜肉”如何永久保鲜并华丽变身,最终得出一份能提供诊断、指导治疗的病理报告。

第一步 标本固定:泡澡

我们手术切除的“小鲜肉”在离开人体之后,30分钟内必须泡个澡。泡澡水必须是特别制作的,各种“秘方”经过合适比例配置才可以起到保鲜的作用。根据“小鲜肉”体积不同,泡澡的时间长短也不同,小一些的4~6小时就可以,大一点的就得12~24小时,或者更久。“泡澡水”的量一般是“小鲜肉”体积的5~10倍,这样才可以实现充分浸泡。

第二步 整形

经过充分浸泡之后,病理医生会给“小鲜肉”拍照留念,之后就需要做个整形手术。取材医生会使用锋利的刀具,切割掉多余部位,保留其最鲜明的特点,使之华丽变身,变成指甲盖大小块状或者条状的“小肉块”。

当然,针对不同形状、不同质地,整形手术的难度因组织的形状、质地和病变特征而异,类似于不同复杂程度的外科手术。

第三步 脱水包埋:SPA

变身后的“小鲜肉”需要放入一个特殊装置,进行长达15个小时左右的“全身SPA”。这套SPA有相对固定的流程,即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固定就是继续用和第一步泡澡水一样的液体,进一步帮助“小鲜肉”定型;脱水指的是脱去“小鲜肉”里面大多数的水分;透明是使用一种叫做二甲苯的试剂让“小鲜肉”在光线的透射下呈现透明的状态;浸蜡则是把“小鲜肉”浸泡在熔化后的石蜡中,使石蜡渗透其中。

第四步 切片

“全身SPA”结束之后,技师会亲自对每块“小鲜肉”进行按摩处理,将之包埋进特殊的蜡里面,这时候的“小鲜肉”就像蜜蜡中的虫子。之后,技术高超的技师会使用锋利的刀片将变身后的“小鲜肉”切成透明薄片,这样的薄片比我们涮火锅时的羊肉卷还要薄1000倍。此后,再将切好的薄片用镊子夹起小心放入温水中,使其完全放松,充分伸展。最后,眼疾手快的技师会把它捞到大约四指长、二指宽的玻璃片(载玻片)上,随后放置在特殊的烤架之上,高温烘烤,脱去蜡衣,变身薄片的“小鲜肉”就会牢牢地黏附在玻璃片上面,犹如画师用笔勾勒出画作的轮廓,剩下的就是填充上漂亮的颜色。

第五步 填充颜色:化妆

填充颜色即染色操作是使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对切片进行染色,让每个细节都可以充分展现出来,再滴上适量的特制胶水,用一张薄薄的玻璃片(盖玻片)盖于其上,将其永久封存。

至此,“小鲜肉”就完成了华丽变身,变成一张张可以保存几十年的玻璃切片。

整个过程像是把一块石头雕琢成一块精美的玉一般,是一项需要技术、时间和耐心的工作。

第六步 仔细观察:选秀

“小鲜肉”在变身之后有着重要使命。它们被交到病理医生的手中之后,他们在显微镜下按照视野逐一仔细观察,根据临床医生提供的有效信息,对“小鲜肉”进行一场盛大的“选秀”。

在这场“选秀”中,病理医生必须判断清楚“小鲜肉”是好是坏,或者正在悄悄变坏中。不过,有时候,“小鲜肉”十分会隐藏自己,即使放大再多倍,也没有办法仅凭肉眼来判断,这时候就得用上秘密武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或分子检测。这种秘密武器需要采用特殊手段,给“小鲜肉”中的坏细胞戴上一顶色彩鲜艳的帽子,这顶帽子的颜色可以是红色、绿色、棕色或者深蓝色。戴上之后,病理医生就可以在千万个十分类似的细胞中一眼找到那个变坏的细胞。

选秀结束后,病理医生的工作还得继续,不光要观察、甄别出“小鲜肉”的好坏,还需要如实记录并将最终报告提供给临床医生,为临床医生在切掉“小鲜肉”之后的治疗提供帮助。

至此,“小鲜肉”变形记落下帷幕。全过程步骤繁多,每一步都需要小心谨慎,还需要取材医生、技术员以及病理医生密切配合,充分的时间必不可少。

这个过程至关重要,只有病理医生对这块“小鲜肉”有精确判断,才可以给临床医生提供准确报告,从而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在病理医生眼中,标本是健康所托,每一块“小鲜肉”都是比玉石更珍贵的原材料,每一步“雕琢”都要万分小心。■

(作者单位: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