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摄图网
虽然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是重要的血脂成分,但研究表明,对健康危害更大的是低密度胆固醇而非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因此,建议大家看体检报告中的血脂指标时,最应关注的是低密度胆固醇。如果这一指标升高,心梗、脑梗的风险就会逐年增加。
没有“箭头”就正常吗?
胆固醇在血液中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其中低密度胆固醇被称为“坏胆固醇”,而高密度胆固醇则被称为“好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的主要功能是将胆固醇运输到全身的细胞。当血液中的低密度胆固醇水平过高时,它可能会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大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体检报告上,低密度胆固醇后面的标识并不是没有箭头就代表正常。高血压患者需要将低密度胆固醇降低到2.6mmol/L以下,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需要降低到1.8mmol/L以下。如有心肌梗死史或严重的动脉狭窄者低密度胆固醇应控制在1.8mmol/L以下,甚至建议在1.4mmol/L左右。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胆固醇升高尤其是低密度胆固醇升高的患者更应该进行彩超检查颈动脉斑块。斑块中层厚度小于2.5mm,基本处于中低危阶段,只需要把低密度胆固醇控制在3.4mmol/L以下,并不需要强化降脂。中层厚度大于2.5mm或小于2.5mm的低回声斑块处于高危状态,需要使用他汀类药物,将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到2.6mmol/L以下。
降低低密度胆固醇首选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是一种常用的降脂药物,长期服用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
肌肉方面的副作用有肌肉疼痛和无力、肌酸激酶升高等。肌肉疼痛和无力是比较常见的副作用。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可能会引起横纹肌溶解,这种情况相对少见。横纹肌溶解是一种严重的不良反应,它会导致肌肉中的肌红蛋白等成分释放到血液中,进而引起急性肾损伤等严重后果。一般情况下,更多的患者会出现肌肉酸痛、压痛或无力等较轻的症状。例如,有些患者在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后,会感觉腿部肌肉在活动后出现酸痛,这种症状可能会影响日常活动,如上下楼梯、行走等。
药物的影响下,血液中的肌酸激酶(CK)水平可能会升高。肌酸激酶主要存在于肌肉细胞中,当肌肉受到损伤时,它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液中的 肌酸激酶 水平升高。如果在定期检查中发现肌酸激酶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数倍,就需要引起重视,这可能是肌肉损伤的一个信号。
肝脏方面的副作用有肝功能异常。长期使用阿托伐他汀可能会导致肝功能受损,表现为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肝酶升高。一般在开始用药后的几周或几个月内,患者可能会出现肝功能指标的变化。例如,在一些患者的肝功能检查中,会发现 ALT 和 AST 水平较用药前有所升高,不过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升高是轻度的,在停药或调整药物剂量后,肝功能指标通常可以恢复正常。
血糖方面的副作用是血糖升高。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可能会对血糖代谢产生一定的影响,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一些研究表明,这种药物可能会干扰胰岛素的敏感性,或者影响血糖的调节机制。对于一些本身就有血糖异常倾向的患者,如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等人群,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后,可能会出现空腹血糖升高、糖化血红蛋白(HbA1c)升高等情况。
其他方面的副作用还包括胃肠道不适、神经系统症状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胃肠道症状。这可能是由于药物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或者影响了胃肠道的正常蠕动等功能。例如,有些患者在服用阿托伐他汀后,会感到轻微的恶心,尤其是在空腹服药时这种症状可能会更明显。
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等。
建议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从服用开始起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分别检测肌酸激酶、肝功和血糖。肌酸激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的5倍,ALT 或 AST 升高超过正常上限的3倍,应该考虑减少他汀的剂量或者暂停使用。
药物的副作用发生情况存在个体差异,应在医生的合理监测和指导下服药。
高胆固醇患者的饮食
胆固醇升高并不是吃肉吃出来的,医生说的清淡饮食,也并不是不吃肉。相反,胆固醇的代谢由肝脏完成,而肝脏的代谢离不开蛋白质的参与。所以,高血脂的患者应该多吃肉、多喝奶,保证充足蛋白质摄入。建议多吃鸡、鸭、鱼、虾这类白肉,而少吃猪、牛、羊等红肉;还需注意要采用清蒸、水煮、烤等健康的烹饪方式,避免油炸、油煎等高油脂的烹饪方法。
膳食纤维能在肠道内结合胆固醇及其代谢产物,促进它们排出体外,从而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全谷物食品(如燕麦、糙米、全麦面包等)、豆类(如黑豆、红豆、绿豆等)、蔬菜(如西蓝花、芹菜、胡萝卜等)以及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等)都是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建议高胆固醇患者每天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比如早餐可以选择一碗燕麦粥,午餐搭配一份炒西蓝花和糙米饭,下午吃一个苹果作为加餐等。
总之,高胆固醇患者的饮食要注重营养均衡、种类多样,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配合适当运动和必要的药物治疗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控制胆固醇水平,维护心血管健康。■
(作者单位: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