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卧床老人,我们常说:“翻翻更健康!”为卧床老人翻身,可以有效预防褥疮,让老人远离肺部感染,维持活力。为了用上“巧劲”,本文向大家科普如何利用人体力学,为卧床老人翻身。
为卧床老人翻身的诸多益处
为长期卧床老人翻身,可以预防“褥疮”。压力性损伤俗称褥疮,是由于强烈和/或长期存在的压力或压力联合剪切力导致骨隆突处、医疗或其他器械下的皮肤局部损伤和/或软组织局部损伤。
简而言之就是由于长时间受压身体局部组织循环受阻,缺血缺氧而发生的损伤甚至坏死。姿势变换受限,加之皮肤老化,营养不足、尿便失禁、用药等其他因素,导致长期卧床老人褥疮风险增加。
褥疮不仅为老人带来身体及心灵上的折磨,影响生活质量,还会带来败血症等更多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使患者向死亡迈近。翻身则是目前预防压疮最简单、经济、实惠的方法。
为长期卧床老人翻身,可以帮助老人远离“肺部感染”。长期体位受限,呼吸道内大量分泌物排出困难,使老人的肺部就像大型培养皿,为细菌病毒的生殖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老年卧床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率高达20.2%,严重时会引起呼吸衰竭。这与高龄、吸烟史、吞咽困难、自主咳嗽能力差、意识障碍等因素密切相关。勤翻身,给老人变换体位,可以借助重力作用帮助痰液引流,使吸气量较少的部位充满气体,促进肺部扩张,改善老人肺功能,使老人远离肺部感染。
为长期卧床老人翻身,可以帮助老人维持“活力”。衰老、中风、失能为长期卧床的老人戴上了隐形的枷锁,个中感受比长时间蜷缩在车厢内不得动弹的乘客的痛苦有过之而无不及。长时间不变换体位可导致老人肌肉萎缩,关节挛缩或变形,舒适度改变,失去活动能力甚至活下去的信心。帮助老人变换体位可以促进循环,改善身体触压觉,刺激关节肌肉,提高身体机能,还可以改变视野,为老人打开心灵之窗,让老人保持活力。
巧用人体力学
很多家庭受经济条件、传统观念等影响选择居家照顾长期卧床的老人。由于缺乏专业知识、精力、人力有限,导致很多家属面临着“翻不动”的困扰。我们经常听到家属反映“我怎么翻他都不舒服”“我一个人根本翻不动他”“他还没康复,我的腰先折了”等问题。那么,如何科学翻身才能让老人舒适的同时又让自己省力呢?为此,我们总结出巧用人体力学的方法。
首先,巧妙借力。对神志清楚的老人,要事先沟通,获得老人的配合,可事半功倍。
然后,集中老人受力。使老人主动或被动地双手相抱(偏瘫患者嘱其健侧手抱患侧手),双腿屈膝(偏瘫患者嘱其用健侧脚勾住患侧脚,使脚跟靠近臀部 ,并用健侧脚踩在患侧脚背上)。
接着,稳定辅助者重心。辅助者两腿岔开与肩同宽,一只脚斜向前方站立;屈膝,下蹲降低重心有助于减轻腰部负担;靠近老人,面向老人,减少腰身扭转。
最后,巧用杠杆原理。辅助者立于老人翻身侧,使老人主动或被动将头面向辅助者,选取最长力臂,即辅助者一手扶患者对侧肩部,一手扶患者对侧髋部,向近侧翻动患者。
巧用辅助工具
三角枕是临床、生活中很实用的翻身辅助工具。老人翻身后,可以将三角枕或硬枕垫于患者背部,支撑患者,使患者横轴与床面成30°角。侧卧30°更能有效缓解骨隆突部位压力,提高预防压疮效果。
不要小瞧普普通通的软枕,它可以为偏瘫老人提供舒适体位。让老人怀抱软枕,保持上方胳膊功能位;下腿伸直,上腿屈膝呈迈步状,两腿之间垫软枕。
气垫床也是预防压疮的“高科技”、“扛把子”。气垫床通过交替充气原理改变患者受压部位从而起到减压作用。目前,常规翻身时间间隔为2小时,高频率的翻身不仅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和睡眠质量,也增加了辅助者的劳动负担。最新研究表明,应用气垫床的患者夜间可以根据患者情况个性化制定翻身方案,适当延长翻身间隔≤4小时,从而保证老人的睡眠及节省辅助者的劳动力。
巧用翻身记录表
上有老下有小,里里外外杂事缠身,难免会忘记到底有没有给老人翻身,翻身记录表可以提醒辅助者按时翻身,并且可根据患者皮肤情况酌情调整翻身时间间隔。
主动翻身方法
长期卧床的老人可能存在自责、愧疚、绝望等心理,还可能出现智力、记忆力减退以及情绪、性格、行为的改变。在翻身的过程中要尊重老人,动作轻柔,避免生拉硬拽。可以与老人聊聊天,使老人感觉到自身的存在价值。
对没有完全失去活动力的老人,还应鼓励其主动翻身,可以改善其焦虑、抑郁状态,体现自身的活动价值,从而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翻身的时效性和主动运动能力 。
本文介绍“Bobath握手与双桥”运动翻身法。具体如下:
首先为患者主动训练提供足够的空间,全程需有人陪伴。
向患侧翻身:患者取仰卧位,双手手指交叉,双臂向上伸直,健侧下肢屈曲踩床,双臂左右摆动,当摆向患侧时,顺势将身体翻向患侧。
向健侧翻身:患者仰卧,双手手指交叉,双臂向上伸直,健侧下肢屈膝,健侧足背从患肢腘窝下方穿过,双臂左右摆动,当摆向患侧时,顺势将身体翻向健侧。
翻身时长可因人而易,以患者病情或主观感受为主,临终或疼痛患者可酌情延长。为老人翻身前要做好保暖措施,翻身前关闭门窗,最好有屏风或拉帘遮挡,尊重患者隐私。但翻身时最好掀开被子,将视野最大化,以避免磕碰、误伤老人。
翻身过程中要注意床单是否干净、平整,避免异物硌伤患者皮肤。同时观察患者肩膀、骶尾、髋部、踝部、足跟等易受压部位的皮肤状况。还有大家容易忽略的问题,就是患者的口腔清洁,流涎患者擦干口唇后再翻身以避免误吸带来严重后果。■
(作者信息: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心脏内科监护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