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艳 来源: 发布时间:2025-3-20 11:36:47
选择字号:
解锁心血管疾病预防新“秘笈”

图片来源:摄图网

春节以后,我国许多地区天气依然寒冷干燥。因此,人的心血管系统仍然面临着挑战,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显著上升。一些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发病都在寒冷的冬季。

本文简要介绍冬季预防心血管疾病方法,帮助大家应对挑战,安然度过寒冷季节。

在寒冷天气下,心脏和外周血管收缩增强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脏血管负荷及心肌耗氧量,同时室内外温差大易导致血压骤变,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此外,寒冷还会减少人体出汗与水分摄入,增加血液黏稠度,促使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冬季运动量减少、新陈代谢减慢以及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会导致体重增加、血脂升高,有时水果和蔬菜摄入量也会减少,造成营养素缺乏,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同时,冬季呼吸道感染高发,这会引发身体的炎症反应,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栓形成。感染还会加重心脏负担,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尤为危险。

警惕这些症状

当出现突发性胸闷胸痛持续20分钟以上,伴随大汗、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及濒死感时,需警惕急性心梗。心脏病或呼吸系统疾病引发的呼吸困难、气促、喘憋,特别是夜间憋醒不能平卧,可能是急性心衰的征兆。心悸,即心跳不规律,包括过快、过慢或有停跳感,可能预示心律失常。头晕、晕厥,如黑矇、意识模糊,表明脑供血供氧异常,短暂发作也需关注卒中或心源性晕厥风险。走路异常,步态改变伴肢体麻木,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前兆。

以上症状均需及时就医,切勿忽视。

如何预防

一是生活方式调整。寒冷天气下的保暖防寒尤为重要。人们应及时添衣保暖,特别注意头部、颈部、手部与脚部的保暖,外出时佩戴帽子、围巾、手套,穿保暖鞋袜,并保持室内温度在18~22℃之间,避免温差过大刺激血管。对于老年人及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者,还需避免使用冷水洗脸、洗衣,确保室内温暖、湿润,以防疾病发生。

适度运动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冬季应选择阳光充足、温暖时段进行适度运动,如瑜伽、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不疲劳为宜,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准备,避免清晨或夜晚、大风、雾霾天气外出。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凌晨至上午为冠脉痉挛高发时段,应避免在该时段进行体育锻炼。

保持规律作息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人们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每晚保证7~8小时睡眠。充足睡眠有助于器官修复,维持心血管稳定,降低血压波动风险。同时,避免熬夜、劳累和精神紧张,通过听音乐、阅读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此外,戒烟限酒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必要手段。吸烟和过量饮酒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应戒烟限酒,男性日饮酒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预防呼吸道感染同样重要。人们应戴好口罩,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处,家中注意通风换气,特别是心衰患者要特别注意防止呼吸道病原体感染,避免心衰加重。如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应尽早就医。

最后,定期检查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至关重要。人们应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高危人群应每周测血压,每月测血糖、血脂。同时,40岁以上人群及有家族史、肥胖、吸烟者,应每年至少做一次心脏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既往异常患者应密切监测,发现明显波动及时就医。

二是饮食调理。预防心血管病,饮食调理是关键。应坚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食盐不超过5克,减少高脂肪食物,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多食用新鲜蔬果,每日蔬菜不少于500克,水果200~300克,选择应季蔬果。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避免过量。饮食应有节,避免暴饮暴食,遵循早餐丰富、午餐适量、晚餐少量的原则,定时定量进餐,晚餐不宜过晚过饱。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类、燕麦、糙米等,有助于调节血糖血脂。适量饮水,每日饮水量1500~2000ml,以白开水为主,也可适量饮用淡茶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降低血液黏稠度。

三是采用传统医学方法进行调理。根据个人体质,可选用一些中药茶饮进行日常保健。根据不同情况,可用黄芪、丹参、山楂等泡水饮用,实现益气活血;也可用菊花、枸杞、决明子等。

需要强调的是,中药茶饮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如有疾病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嘱。

穴位按摩也有一定帮助。经常按摩内关、合谷、三阴交、涌泉等穴位,有助于调节气血运行,改善心脏功能。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每日可按摩1~2次。穴位按摩可在日常休息时进行,操作简便易行,但需注意手法和力度适中。

总之,寒冷天气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需要综合多方面的措施,包括生活方式调整、饮食调理以及中医药的运用等。通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并适当借助中医药的保健作用,可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对于已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务必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查,不可自行停药或换药。■

(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