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庄辉 来源: 发布时间:2025-3-27 11:25:13
选择字号:
我国消除乙肝取得显著进展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随着防控政策、医疗技术、公众认知等方面的积极变化,我国乙肝防控效果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有效控制乙肝的传播和流行,我国制定并实施了以下六个方面的乙肝防控策略:一是为新生儿提供乙肝疫苗;二是加强血液安全管理与安全注射;三是消除乙肝歧视;四是扩大慢性乙肝治疗人群;五是降低抗HBV药品价格,提高治疗可及性;六是出台一系列乙肝防控规划。2005年,我国正式将乙肝列为四种重大传染病之一,并在“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期间连续启动实施国家乙肝防治重大专项,极大地提高了我国乙肝防治水平和科研能力。

经过多年努力和实践,我国在乙肝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首先,一般人群和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显著下降。一般人群HBsAg流行率从1992年的9.75%降至2020年的5.86%,下降了39.9%;5岁以下儿童HBsAg流行率从1992年的9.69%降至2020年的0.3%,下降了96.9%。

第二,急性乙肝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持续下降。从1990年到2020年,我国急性乙肝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下降了48.7%,预测从2020年到2030年还将继续下降。

第三,乙肝相关肝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从1990年至2020年,我国乙肝相关肝癌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下降了60%,这段时期内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降低了64.2%。

第四,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推荐的治疗策略,慢性乙肝治疗率最高,94%的慢性乙肝患者符合治疗标准,极大地扩大了治疗人群。

作为乙肝高发国家,尽管我国在乙肝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同时也面临进一步降低发病率、提高诊断率和治疗率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其中之一便是我国成人乙肝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较高,治愈率不理想。实现慢性乙肝患者功能性治愈从而降低他们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风险,是未来发展方向。消除乙肝任重道远,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