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摄图网
您是否留意到:身边有些人手指莫名变形?或是家中长辈总抱怨关节疼痛,晨起时僵硬得难以动弹,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才能稍有缓解?它不像急症那样惊心动魄,却是一个慢性“蚕食者”,悄无声息地给关节套上沉重“枷锁”。这些症状很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在作祟。作为一种常被误解、却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病症,它究竟是什么来头?
疾病本质与发病机制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其本质是免疫系统紊乱,错误地将自身的关节组织视为“敌人”进行攻击。
正常情况下,关节内的滑膜会分泌滑液以润滑关节并减少摩擦。但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内,异常活化的免疫细胞会攻击滑膜,导致滑膜不断增生、肥厚,并侵蚀关节软骨和骨骼,最终引起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
身体发出的“警报”
一是关节症状。晨僵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最为典型的症状之一。患者早晨起床后,会感觉关节僵硬、活动不灵活,就像被胶水粘住了一样,通常持续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后才会逐渐缓解。
关节痛往往是最早的症状,疼痛通常是对称性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侧手的关节疼痛,另一侧相同部位的关节也可能会出现疼痛。最常受累的关节包括手指、手腕、脚趾、脚踝、膝关节、肘关节等,这些关节会出现红肿、疼痛,严重者甚至影响正常活动。
受累的关节均可肿胀,多因关节腔内积液或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引起。病程较长者可因慢性炎症后肥厚而引起肿胀,多呈对称性,其中指间呈梭形肿胀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征。
随着病情进展,可逐渐出现畸形,如手指关节的尺侧偏斜、天鹅颈样畸形、纽扣花畸形等,影响美观和关节功能。
二是全身症状。除了关节症状外,类风湿性关节炎还可能引起全身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乏力、体重下降、贫血等症状。累及心脏、肺、肾脏等重要器官时,还可能出现相应的器官功能障碍,如心包炎、间质性肺炎、肾功能异常等。
诊断方法:科学“探案”过程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犹如利用科学技术“探案”的过程。
在临床表现方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初步判断。
实验室检查则包括血常规、炎症标志物血沉和C反应蛋白、自身抗体检测等。同时,关节滑液对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等的检查可证实关节炎症,这些指标对诊断有重要意义,但并非确诊的唯一依据。
影像学检查如X 线、CT、磁共振成像(MRI)等可以观察关节损害程度,MRI能更早发现滑膜炎和骨侵蚀。
治疗策略:多管齐下的“攻坚战”
一是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可以缓解关节疼痛、肿胀和炎症,如布洛芬、双氯芬酸、塞来昔布等。但它们只能缓解症状,并不能阻止疾病的进展,长期使用可能会有胃肠道不适、出血等不良反应。
抗风湿药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核心药物,能够延缓疾病进展,减少关节损伤。常用药物有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等。这类药物起效较慢,通常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才能发挥作用,而且可能会有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副作用,患者需要定期复查。
对传统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生物制剂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它可以针对炎症产生靶向反应,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减轻炎症。常见的生物制剂有阿达木单抗、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白介素-6拮抗剂等。
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可以在疾病的急性期迅速缓解症状。但由于其副作用较大,一般只在短期内使用,如关节症状严重、伴有全身症状时。
二是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热敷、冷敷、按摩和针灸、理疗等。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冷敷可以减轻炎症和疼痛;按摩和针灸可以缓解肌肉紧张,促进气血流通;理疗则可以通过各种物理因子,如红外线、超声波等,对关节进行治疗。
三是手术治疗。当关节畸形严重、药物治疗无效时,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选择。手术的目的是矫正畸形、恢复关节功能,常见的手术方式有关节置换术、滑膜切除术等。
防患于未然的“持久战”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保暖,避免关节受寒、受潮。寒冷天气里要及时添加衣物,尽量避免长时间接触冷水。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适度运动。如散步、游泳、太极拳等运动有助于增强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合理、均衡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食物,减少摄入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一些食物可能会诱发或加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如海鲜、辛辣食物等,患者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避免食用。
心理调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慢性疾病,患者可能会面临长期的疼痛和生活不便,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患者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交流,参加社交活动,听音乐、阅读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类风湿关节炎虽无法彻底治愈,但通过早期的精准诊断、合理的规范治疗和科学的生活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如今,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法不断涌现,只要坚持科学治疗,患者完全可以打破关节的“枷锁”,迎来更好的未来。■
(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