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摄图网
小儿结核病是指发生在15岁以下儿童中的肺结核病。作为一种古老的传染病,肺结核病过去又称“痨病”。它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通过空气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带有结核杆菌的飞沫进入空气,儿童吸入这些飞沫可能被感染。儿童感染结核杆菌后,大部分情况下不会立即发病,而是形成潜伏性结核感染,当免疫力下降时才可能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
结核菌可以侵犯儿童身体的多个部位,最常见的是肺部。根据其病变部位、范围、程度、发展趋向等因素,小儿结核病可分为原发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等类型。其中以原发型肺结核多见,临床症状和体征往往不具有特异性,容易误诊、漏诊。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结核病报告,2020年全球新发结核病例约990万,其中约有109万新发儿童结核病患者,约20万儿童死于结核病。WHO将每年3月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倡导全世界关注结核病防治,不断提高健康意识,共同终结结核流行。
常见传播途径
一是呼吸道传染。这是该病的主要传染途径。吸入带菌的飞沫或尘埃后可引起感染,产生肺部原发病灶。小儿结核病的感染源主要是患有开放性肺结核的成人,尤其是家庭内的密切接触者。儿童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结核菌的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感染。
二是消化道传染。多因饮用未消毒的被牛型结核杆菌污染的牛奶或被人型结核杆菌污染的其他食物而得病。多产生咽部或肠道原发病灶。
三是其他传染,例如极少见的经皮肤传染。先天性结核病传染途径为经胎盘或吸入羊水感染,多在出生后不久发生粟粒性结核病。母亲产前多患有全身性结核,主要为粟粒性结核病,或生殖器结核。
如何早发现
小儿结核病常见的症状包括长期低热、咳嗽、乏力、消瘦、盗汗等。如果结核菌侵犯到脑膜,患儿可能会出现头痛、呕吐、嗜睡、惊厥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昏迷,甚至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脑积水、肢体瘫痪、智力低下和癫痫等。部分患儿可能会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皮肤结节性红斑等表现,这些症状在小儿结核病中相对较为特殊。需要注意的是,小儿结核病的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被误诊为感冒或其他肺部感染,这就导致了诊断的延迟。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咳嗽咳痰持续两周以上,伴有喘息、痰中带血等症状,应高度怀疑罹患肺结核,需要尽快到定点医院进行确诊和治疗。
小儿结核病的诊断需结合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首先,要详细询问孩子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程度以及是否有结核病的接触史等。其次,要对孩子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检查肺部的呼吸音、淋巴结是否肿大等。若孩子能够咳出痰液,通过痰液涂片或培养来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这便是诊断结核病的关键证据。然而,儿童通常咳痰能力较弱,让这项检查面临一定困难。临床上多采用结核菌素(PPD)试验来判断是否感染结核。PPD试验是通过皮内注射结核菌素,观察注射部位的皮肤反应,来判断孩子是否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不过,该试验的结果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接种过卡介苗的孩子也可能出现阳性反应。此外,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结核抗体、进行结核特异性T细胞检测等,也能为诊断提供重要参考。胸部X线检查和CT扫描能够进一步辅助临床医生进行诊断,例如判断肺部是否存在阴影或空洞等情况。
如何治疗
小儿结核病的治疗原则是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是治疗小儿结核病的常用药物。这些药物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等因素确定剂量,并且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服用,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导致治疗失败或产生耐药性。小儿结核病的治疗时间较长,一般需要6个月到1年甚至更长时间,家长和孩子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定期复查相关指标,以确保治疗效果和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如何预防
首先,新生儿出生后应尽快接种卡介苗,这是一种牛型结核菌减毒活疫苗,对于预防儿童结核病,特别是重症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和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等最为有效。我国已将卡介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项目。其次,控制传染源至关重要。若家庭成员中存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应立即隔离治疗,并避免与孩子密切接触。患者的餐具需频繁消毒,而衣服和被褥等物品则应定期清洗和晾晒。此外,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极为重要,应教育孩子养成勤洗手、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掩口鼻等良好习惯。再次,增强自身免疫力也不容忽视。确保孩子饮食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食物,例如奶类、蛋类、鱼虾、瘦肉、豆制品、蔬菜和水果等。同时,鼓励孩子适当参与体育锻炼,并保证充足睡眠,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最后,高危儿童的预防性治疗,对于5岁以下密切接触开放性肺结核父母的婴幼儿,即使无症状,也建议口服异烟肼6~9个月(需医生评估)。
小儿肺结核虽然危害严重,但通过及时的诊断和规范的治疗,大多数儿童可以完全康复。同时,加强预防措施,提高公众健康意识,是减少小儿肺结核发生的关键。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儿童创造一个无结核的未来。■
(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