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摄图网
心脏介入手术是一种先进的微创技术手段。术中一般无须开胸,在影像学方法的引导下穿刺体表血管,借助某些器械到达病变部位,通过特定的心脏导管操作实现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近年来,心血管介入技术手段的发展日新月异。目前常规开展的心血管介入手术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术、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心脏射频消融术、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等。这些介入技术的实施和开展,依赖于导管器械的进步和发展。接受这些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体内可能会存在各种类型的心脏植入物,包括心脏支架、心脏起搏器、介入封堵器、人工心脏瓣膜等。
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笔者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询问:“心脏介入术后,患者能做核磁共振检查吗?”
核磁共振又称为磁共振(MRI),是目前临床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其利用较强的外部磁场与人体中的氢原子核,在特定射频脉冲作用时产生磁共振现象,并通过专业设备成像。1.5特斯拉和3.0特斯拉磁共振是目前临床经常使用的检查设备。“特斯拉”为衡量磁场强度的单位,数值越大,强度越大,仪器越先进,所形成的图像质量也越高,越有利于疾病的诊断。磁共振可用于全身各个部位的检查。那么,体内有各类心脏植入物的患者能否进行磁共振检查呢?
心脏支架
心脏支架又称冠状动脉支架,简称冠脉支架,是心血管介入手术中常用的一种医用耗材,主要起到疏通支撑冠状动脉血管的作用。
冠脉支架的发展经历了第一代的金属裸支架、第二代的药物涂层支架、第三代的生物可降解支架。现在临床广泛使用的是药物涂层合金支架。最早的心脏支架以不锈钢材料为主,不能做磁共振检查。目前常用的心脏支架以镍铬合金、钛铬合金材料为主,这种金属材料大多无磁性或弱磁性,在磁场中是安全的。领域内的专家共识提到,市面上几乎所有的冠脉支架在进行磁共振检查时都是安全的,患者均可在3.0特斯拉以下的磁共振设备上开展检查。
心脏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体内的精密电子仪器元件,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根据植入情况不同,可分为永久性的心脏起搏器和临时的心脏起搏器;根据心律失常发生的类型不同,可分为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人工心脏起搏器和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体内或皮下除颤器。
人工心脏起搏器系统主要包括两部分构件:脉冲发生器和电极导线。脉冲发生器由电源和复杂的电子线路构成,能产生和输出电脉冲;电极导线是外有绝缘层包裹的导电金属线,主要是将电脉冲传递至心脏,也可将心电活动传输到脉冲发生器进行感知。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在做磁共振检查前需要跟手术医生确认起搏器是否可兼容磁共振。如果植入手术时选择的是可兼容磁场的起搏器,患者可以在1.5特斯拉的磁共振设备上开展检查。但在进行磁共振检查前,应由专业医生对心脏起搏器进行程控,将起搏器调整到磁共振检查的兼容模式方可进行检查,检查完毕后需再调回至正常模式。
要注意的是,心脏临时起搏器属于非抗磁金属材质,不能做磁共振检查。
介入封堵器
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卵圆孔未闭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接受心脏介入封堵手术进行治疗。目前,介入封堵手术使用的封堵伞以镍钛合金材料为主,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耐腐蚀性和记忆功能,一般情况下可以耐受核磁共振的检查。
随着医疗器械的研发和进展,聚乳酸(PLA)或聚己内酯(PCL)等材料制成的可降解封堵伞也逐渐应用于临床,这种可降解的封堵伞可能需要大约1年左右才能完全降解,降解后患者就可以接受核磁共振检查。
临床上,还有一类患者最为常见,即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患者(简称房颤患者)。这类患者最大的风险在于易发生血栓栓塞事件,如急性脑梗死等。除了口服抗凝药物预防血栓栓塞事件之外,左心耳封堵术也可达到降低房颤患者由血栓栓塞引发长期残疾或死亡的风险。左心耳封堵术通过介入手术的方式,应用封堵器堵塞左心耳,预防房颤时左心耳血栓的形成,从而降低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风险及长期口服抗凝药物导致的出血风险。每个人的左心耳形态各异,左心耳封堵伞也有塞式、盘状等多种类型,多为镍钛合金材料,一般可以耐受核磁共振的检查。
人工心脏瓣膜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进展,我国心血管疾病谱也发生明显变化,风湿性瓣膜病患者的比例明显减少,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特别是主动脉瓣狭窄和二尖瓣大量反流)患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治疗主要依靠外科手术和内科介入治疗的技术手段。外科手术进行瓣膜置换,置换的瓣膜主要有人工生物瓣和金属机械瓣。人工生物瓣是由人工合成的生物材料制成,一般情况术后随时可进行核磁共振的检查;而金属机械瓣通常是由热解碳、钛合金或不锈钢金属材料制成,这种材质可产生热效应,对磁场产生干扰,影响图像成像质量,一般情况下不建议进行核磁共振的检查。
近年来,随着心内科介入技术的蓬勃发展,心内科医生在不开胸的状态下也可实施开展换瓣手术,具有代表性的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和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TEER)。接受这两种手术的患者一般情况下可耐受磁共振的检查,但在进行磁共振检查前,应与专业的医生进行沟通问询,明确磁共振检查的最佳时机。■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