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俊 来源: 发布时间:2025-4-22 13:49:58
选择字号: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对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健康根基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一道,成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已建设13个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开展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推动建立2188个县域医共体,有力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的期盼。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部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布局不尽合理,一些输出医院“输血”多、“造血”少、“贫血”风险大,承接医院新建院区多、技术底子薄,快速形成区域优势较难。一些县域医共体紧密不“亲密”,专家下沉不到位,运转效率不高,医疗水平距离群众期待尚有一定差距,减少群众跨地域就医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要做到均衡布局,加强融合。加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布局,从供给侧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将承接医院建成本区域内接近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医疗“高地”。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建设的过程管理和结果验收。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需要政策支持,保障落地。项目建成后,地方政府应及时将支持重心从“管基建”转为“保运行”,因地制宜研究制定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承接地的省级政府要承担起编制、价格、薪酬等方面责任,作出系统性制度性安排。理顺输出医院和承接医院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和职责划分,加强双方人员往来和技术平移,注重青年骨干人才培养。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需要结对帮扶,医保支持。按照双方自愿、空间毗邻、中西部优先等原则,为每个县域医共体提供稳定、高水平的技术后盾。多措并举补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短板,共同筑牢县域健康防线。■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