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晓晨 来源: 发布时间:2025-4-22 14:1:37
选择字号:
“梅”有恐慌 揭开梅毒检测的神秘面纱

 

梅毒的诊断中,实验室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很多人都认为“实验室检验报告单”是一张“生死状”,谈“梅”色变。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所引发的性传染疾病,可通过血液、母婴和性传播。世界卫生组织于2024年5月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每年新增的梅毒患者超过1200万,2022年全球15至49岁人群的梅毒病例增加了100多万例,达到800万例。在我国,梅毒被列为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梅毒分型及临床表现

首先是获得性梅毒(后天梅毒)。一期梅毒又称“硬下疳”。这种病菌侵入体内后异常低调,直到1个月后,才被免疫系统发觉。身体立即派出白细胞,二者在病菌入侵的地方激烈交战并出现“硬下疳”,直径大约1~2厘米,表面呈红色,有少许浆液渗出。常出现硬下疳的部位是阴茎、口腔、子宫口、直肠等部位。

二期梅毒。脆弱的“硬下疳”大约4~6周便会自愈,但梅毒螺旋体并未被真正剿灭,而是在体内进化出铠甲和武器,3个月后便又卷土重来,在皮肤上兴风作浪,形成不痛不痒的皮疹或红疹,也可趁人体免疫力不佳时侵犯神经系统,顺着脑脊液穿过血脑屏障,引起头疼、恶心、畏光、神经错乱等症状。即便这样也不是免疫系统的对手,只需三个月,它们就再次倒下。

三期梅毒。早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就会像幽灵般,待免疫系统状况不佳时便会再次趁虚而入,攻击我们的皮肤,四处安家,多点开花。身体上出现溃疡,皮肤逐渐软化坏死,五官移位变形,头发出现斑秃。侵入神经系统,出现痴呆、失聪等症状。

其次是先天性梅毒(胎传梅毒)。早期先天性梅毒常见于2岁以内发病者,常有早产、营养障碍、消瘦、老人貌等症状;晚期先天性梅毒,5~8岁开始发病,与晚期后天梅毒表现相似。

此外,梅毒的分型还有神经梅毒、隐性梅毒等。

梅毒的实验室检测

病原体检测是通过暗视野显微镜观察患者硬下疳渗出液或淋巴结穿刺液等样本中梅毒螺旋体特征的结构、形态、运动方式,结合患者病史、接触史,即可确诊。此方法的局限性在于需要专业的操作人员和高质量的标本,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存在假阴性结果。目前开展此项检查的医疗机构不多,主要是在性病研究机构或专科医院的实验室。

血清学检测具体是指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体内可产生特异性抗体和抗类脂质抗原的非特异性抗体。根据检测抗原的不同,实验室检测分为梅毒螺旋体非特异性血清学试验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血清学试验。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适用于人群的筛查、产前检查及健康体检等。

梅毒螺旋体非特异性血清学试验常用的方法包括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和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这一类抗体的检测不是人体针对病原体本身产生的抗体,而是抗类脂质抗体,也称为反应素,故为“非特异性抗体”。一般于感染梅毒螺旋体后5~7周后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梅毒感染的活动状态。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血清学试验常用的方法包括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试验(TPPA)、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和梅毒螺旋体化学发光试验(TP-CIA)。其中TPPA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推荐的梅毒确认方法,在所有确证试验中应用最广,是公认的梅毒血清学试验的“金标准”。一般情况下,一旦梅毒患者梅毒特异性血清学试验呈阳性,即使经过正规有效治疗仍将终身阳性。因此,特异性试验阳性不能区分既往感染与现症感染,也不能作为疗效监测指标,需要结合非特异性抗体检测和临床表现进行鉴别。

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的解读

目前临床上最常用来辅助诊断梅毒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是TPPA和TRUST组合。

即使现在大家已经学会如何看懂梅毒化验结果,临床上还是经常出现与预期不符的结果,现在就给大家解析一下“不符”可能存在的情况。

TPPA检测的是梅毒特异性抗体,因此很多人会认为TPPA阳性是梅毒诊断的“金标准”。其实TPPA在人群中还是会有1%的假阳性存在。这种由梅毒螺旋体以外的其他生物性因子、疾病因素或生理因素引起的梅毒螺旋体非特异性和/或特异性抗体阳性反应,称为梅毒螺旋体生物学假阳性。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病毒性感染(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肿瘤(如骨肿瘤)患者,以及老年人、吸毒人员、孕妇等人群中均可出现梅毒螺旋体生物学假阳性。故不结合患者病史、单纯依靠血清学试验诊断梅毒感染是不全面、不正确的。

这是因为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刺激免疫应答需要一定时间,当抗类脂质抗体浓度尚处于实验方法的检出限以下,梅毒非特异性抗体试验则会出现假阴性反应,称为窗口期。在此阶段可发生假阴性反应。

血清固定

血清固定指患者经过规范抗梅毒治疗和一定时间的随访,其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水平维持在相对恒定的低滴度状态。

判断梅毒固定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排除复发和再感染。

二是长期复查结果稳定。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维持在一定滴度(一般滴度≤1:8),即为梅毒血清固定。晚期梅毒患者的血清固定发生率达35.2%至44.4%。个别患者可终生血清固定。需要强调的是,血清固定不等于治疗失败,它只是身体对残留梅毒成分的一种“免疫记忆”,重点是通过定期复查排除问题,而非盲目用药。

梅毒并非不治之症,它是可以根治且极易治疗的。梅毒螺旋体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是一种非常弱小的病菌,目前多用青霉素治疗。虽然梅毒可以治疗,但是一经感染,将“终身标记”。一旦血液检测中表现为终身梅毒抗体阳性,必将影响生活和工作。因此,要洁身自好,万一感染也不要讳疾忌医拖延病情。 ■

(作者单位: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检验科)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