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拓 雷蕾 蒋伟 来源: 发布时间:2025-4-22 14:1:37
选择字号:
医院感染:看不见的威胁,看得见的防护

图片来源:摄图网

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却也隐藏着一个看不见的威胁——医院感染。它如同隐形的敌人,时刻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那么,什么是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有哪些危害?患者及家属又该如何预防呢?

医院感染的定义与现状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但出院后才发生的感染。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可以是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其中以细菌感染最为常见。

医院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生率是衡量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15%的住院患者会发生医院感染,而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感染控制措施不够完善的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一比例可能高达20%~25%。

医院感染的危害

医院感染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研究表明,医院感染患者的院内死亡率是未感染患者的2~3倍,尤其是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等高风险科室,感染相关死亡率可高达40%以上。医院感染会导致患者出现发热、疼痛、伤口感染等症状,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时,治疗医院感染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某些严重的医院感染,如败血症、肺炎等,还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此外,医院感染还会增加医疗资源的消耗,加重社会负担。医院感染的发生会降低医院的医疗质量,影响医院的声誉。同时治疗医院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增加医疗资源的消耗,加重社会负担。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包括许多种形式,首先是接触传播,这也是医院感染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病原体可以通过医务人员的手、医疗器械、患者用品等传播。其次是经空气传播,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如结核杆菌、流感病毒等。再次是通过飞沫传播,比如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中含有大量病原体,可以通过飞沫进行传播。最后是血液传播,如通过输血、使用被污染的血液制品或医疗器械等途径传播。

近年来还发现了一些新的传播途径,如通过医疗废水、医疗废物等环境媒介传播。这些多样化的传播途径使得医院感染防控工作面临严峻挑战,需要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来阻断传播链。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离不开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第一,需要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立全面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时监测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风险。定期开展医务人员院感知识培训,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防控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二,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是防控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循“两前三后”的手卫生指征,熟练掌握七步洗手法,及时进行手卫生。同时对患者及家属也要加强手卫生教育,特别是在探视前后、用餐前后等关键环节。

第三,正确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滥用是导致细菌耐药性产生的重要原因。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合理使用。患者也应避免自行购买和使用抗菌药物。

第四,需要加强环境清洁与消毒。保持医院环境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对患者接触的物品和医疗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

第五,要加强患者与病房管理。尤其对感染耐药菌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防止交叉感染。对易感患者则应采取保护性隔离等措施。

患者及家属如何预防医院感染

患者及家属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养成勤洗手、正确洗手的好习惯,筑起医院感染防控的第一道防线。手是传播病菌的主要途径之一,保持手部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患者及家属应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尤其是在接触伤口前后、上厕所后、擤鼻涕或打喷嚏后、接触病患体液或分泌物后、接触医院环境表面后、进食前等。正确的洗手方法是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揉搓双手至少20秒,确保手心、手背、指缝、指尖等部位都清洗干净。如果没有流动水,手上也无肉眼可见的分泌物和血液,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手消毒液。同时注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皮肤清洁,定期洗澡,更换衣物。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飞沫传播。

遵守医院相关规章制度,如探视、陪护制度等,避免过多人员探视造成交叉感染,并做好个人防护。

关注患者健康状况,及时报告异常情况。患者及家属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发热、寒战,伤口红肿、疼痛、渗液,或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腹泻、呕吐及其他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及早发现医院感染的苗头,及时对症处理,避免病情延误。同时,注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均有助于身体恢复。

医院感染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通过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手卫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落实医院消毒隔离措施等,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医疗环境。 ■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