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摄图网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会突然出现意识丧失、肢体抽搐等症状。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癫痫患者在发作时得到正确救治至关重要,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将详细科普癫痫的相关知识点及正确的救治措施,以提高公众对癫痫的认识和救治水平。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引起的慢性疾病。这种疾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更为常见。癫痫的症状复杂多样,会持续数秒钟至数分钟不等。癫痫的病因非常复杂,可能与遗传、脑部损伤、感染等因素有关。
癫痫症状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了解癫痫的诱发因素,对于预防和控制癫痫发作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诱发因素:
睡眠不足。长时间的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可能增加癫痫发作的风险。
应激和压力。高度的心理压力或情绪波动可能诱发癫痫。
闪光刺激。对某些光敏性癫痫患者,强烈的闪光或特定的视觉模式可能诱发癫痫。
劳累和熬夜、饮酒等也会加重癫痫控制的难度。
如何识别早期症状?
癫痫的早期症状可能较为轻微,甚至有时会被忽视。但这些症状却是癫痫发作的典型前兆,对于预防和控制癫痫发作至关重要。常见的早期症状包括以下几种:
一是感觉异常。患者可能会感到肢体麻木、刺痛或有异常的触觉。这些异常感觉可能出现在癫痫发作前的几分钟到几小时。
二是视觉变化。如看到闪光、亮点,或视觉模糊。有时,患者还可能看到不存在的物体或图案。
三是听觉或嗅觉幻觉。患者可能听到嗡嗡声、铃声或其他不寻常的声音,或者闻到奇怪的气味,这些“声音或气味”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四是情绪波动。主要是以害怕为主,这些情绪波动可能无明显原因,突然发生,短时间内消失。
五是不自主的肌肉运动。如脸部的抽搐、手臂或腿部的轻微抖动等。
当患者出现上述的癫痫发病前症状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正确救治措施:确保患者处于安全的环境中,避免可能的伤害;尤其是对于可能出现“大发作”的患者要尽快终止发作,尽量保持患者平静,减少外部刺激;记录症状出现的时间和情况,为后续的医疗提供信息。
正确救治方法
首先,确保患者周边环境安全。癫痫发作属于一过性,抽搐时间一般持续一两分钟,应及时移开周边可能危及患者安全的物品,让患者在原地平坦处侧卧,不要垫枕头,保持环境通风。
其次,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清除患者口腔分泌物,让其头部偏向一侧,使口腔分泌物能自行流出,解开其衣领和腰带。不要强行给患者喂水喂食,以免引发呛咳或窒息。
再次,不要强行按压患者四肢,更不要掐“人中”。强行按住患者四肢可能造成肌肉扭伤甚至骨折,按压患者胸腔则可能导致呼吸困难、窒息等不良后果。掐“人中”不能缩短发作时间,还可能造成皮肤损伤,引起继发感染。
最后,防止患者咬伤舌头。癫痫患者发作时容易咬伤舌头,但切不可将筷子、勺子等坚硬物品放入患者口中,容易损伤患者口腔或喉咙。可以将患者下巴往上顶一顶,防护一下就可以了。
大部分的癫痫发作都是“自限性停止”,大多在5分钟以内就会停止。因此,单次癫痫短时间发作时并不一定要立即就诊,家属可以先用手机或摄像机拍摄发作过程,作为诊断资料提供给医生参考。但一旦发现抽搐没有停止的迹象,超过5~10分钟,即“自动停止”的机制可能失效,就应尽快送医院尽早治疗。
如何做好日常管理与预防?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维持大脑的正常功能。合理饮食,均衡摄入营养,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适度运动,增强体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避免从事高风险的运动和活动。在建筑工地和其他危险场所,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间歇发作期间严禁驾驶机动车。
预防脑部感染。注射疫苗,预防脑炎和脑膜炎等疾病。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要特别注意预防感染。
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对于有癫痫家族史的人群,进行遗传咨询是必要的。遗传咨询师可以评估家族中癫痫的遗传模式,并提供有关遗传风险的信息。基因检测可以帮助确定是否存在与癫痫相关的基因突变。
积极控制其他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会增加癫痫的发病风险。因此,积极治疗这些疾病,控制病情,有助于降低癫痫的发生风险。
合理运动。适合癫痫患者的运动有跑步、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
癫痫并不是不可战胜的“怪兽”,它也有其弱点和规律可循。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科学应对,就能最大程度地减少癫痫发作的频率和影响,让患者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作者单位: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