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摄图网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影响着许多人的生活质量。各个年龄段、不同生活背景的人群都有可能受到便秘的困扰。尽管便秘通常不被视为严重疾病,但长期便秘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如痔疮、肛裂,甚至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同时,便秘还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导致面部色素沉着,出现黄褐斑、痘痘等皮肤问题,让爱美的人士苦恼不已。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来说,便秘更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因素,排便时过度用力会使腹压升高,血压骤升,进而诱发心绞痛、心梗、脑卒中等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危及生命安全。因此,深入了解便秘的成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定义与分类
便秘是指排便间隔时间明显延长、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的症状。根据罗马IV标准,便秘的诊断通常基于以下特征: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时需用力,粪便干硬,有排便不尽感,或需要手法辅助排便。这些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且最近3个月内症状出现至少6次。
便秘可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两大类。功能性便秘是最常见的类型,通常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心理因素有关。器质性便秘则由器质性疾病引起,如肠道肿瘤、炎症性肠病或内分泌疾病等。此外,根据结肠传输时间和肛门直肠功能,功能性便秘可进一步分为慢传输型、出口梗阻型和混合型。
原因
便秘的原因复杂多样,涉及生活方式、药物、心理因素及器质性疾病等多个方面。生活方式因素是导致便秘的最常见原因,规律的生活作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维持肠道的正常节律和功能,而不良的生活习惯则可能成为便秘的诱因。饮食中纤维摄入不足、水分摄入不足、缺乏运动等都可能导致便秘。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久坐的工作方式也增加了便秘的风险。
在医疗过程中,某些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便秘这一不良反应。如阿片类止痛药、抗抑郁药、抗胆碱能药物和钙剂等。这些药物可能通过影响肠道蠕动或改变肠道内环境而导致便秘。心理因素在便秘的发生和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也可影响肠道功能,导致便秘。此外,长期便秘本身也可能引发或加重心理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器质性疾病是便秘的另一重要成因。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肠道肿瘤等都可能引起便秘。内分泌和代谢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高钙血症等也可能导致便秘。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可能影响肠道神经调控,导致便秘。此外,盆底功能障碍、肛管直肠疾病等也可能引起便秘。
如何诊断?
便秘的诊断主要基于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病史采集应重点关注排便频率、粪便性状、排便困难程度、伴随症状等。同时,需要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用药史和心理状态等。体格检查包括腹部检查和肛门直肠指检。腹部检查可发现腹部包块、压痛等异常。肛门直肠指检可评估肛门括约肌张力、直肠内有无粪便潴留或肿块等。
辅助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功能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等可帮助排除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影像学检查如腹部X线、结肠镜检查等可帮助发现器质性病变。功能检查如结肠传输试验、肛门直肠测压等可评估结肠传输功能和肛门直肠功能,有助于便秘的分型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其中,结肠传输试验通过观察标记物在结肠内的分布和排出情况,可判断是否存在结肠传输缓慢。肛门直肠测压可评估肛门括约肌功能和直肠感觉功能,有助于诊断出口梗阻型便秘。
如何治疗?
便秘的治疗应采取个体化、综合性的策略,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及手术治疗等方面。生活方式调整是治疗便秘的基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规律运动等可有效改善便秘症状。建议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主要来自全谷物、蔬菜和水果。同时,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如每天固定时间尝试排便,有助于形成条件反射,改善便秘。
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常用的药物包括容积性泻剂、渗透性泻剂、刺激性泻剂和促动力药等。容积性泻剂如欧车前亲水胶、甲基纤维素等可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渗透性泻剂如聚乙二醇、乳果糖等可通过增加肠道内水分软化粪便。刺激性泻剂如番泻叶、比沙可啶等可刺激肠道蠕动,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依赖。促动力药如普芦卡必利可增强结肠蠕动,适用于慢传输型便秘。
心理干预对于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便秘患者尤为重要。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可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便秘症状。对于严重心理问题,可能需要联合使用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
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器质性便秘或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功能性便秘。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结肠切除术、直肠前突修补术等。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和具体方案需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
便秘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其预防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生活方式、药物、心理因素等多个方面。通过本文解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便秘的成因复杂多样,包括生活方式、药物、心理因素及器质性疾病等,需要全面评估。其次,便秘的诊断应基于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明确便秘类型和潜在病因。最后,便秘的治疗应采取个体化、综合性的策略,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及必要时的手术治疗。■
(作者单位: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