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摄图网
我们生活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位老人站在家门口,却怎么也想不起钥匙放在哪里,刚和家人聊完天转眼就忘记谈话的内容。这些看似平常的“小迷糊”,可能是老年认知功能下降发出的信号。当认知开始“打盹”,老年护理又该如何唤醒“沉睡”的记忆?
表现及原因
老年认知功能下降的表现多种多样,最直观的便是记忆力减退。许多老人会出现近事遗忘,语言表达上出现障碍,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下降,计算购物找零、规划出行路线等简单小事也可能感到困难。同时,我们还会观察到老人的注意力难以集中。更严重的是,一些老人空间定向力变差,在熟悉的环境中也可能迷路。
生理层面看,随着年龄增长,大脑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大脑中的神经元数量逐渐减少,神经递质的分泌也会失衡。如乙酰胆碱是一种与记忆密切相关的神经递质,老年人乙酰胆碱的合成和释放会减少,这直接影响了记忆的形成和提取。同时,大脑中的海马体等与记忆功能密切相关的区域会出现萎缩,进一步削弱了记忆功能。
除生理因素之外,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也与老年认知功能有着密切关联。长期缺乏运动、身体血液循环不畅,大脑得不到充足氧气和营养供应会加速大脑的衰老。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如摄入过多高脂肪、高糖食物,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也不利于大脑健康。此外,孤独、缺乏社交活动的生活环境,会使老人的大脑缺乏足够的刺激,导致认知功能下降。
此外,一些慢性疾病也是导致认知“打盹”的重要诱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损害脑血管,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增加患血管性认知障碍的风险。而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则会直接攻击大脑神经细胞,造成不可逆的认知损害。
认知功能下降的医学解读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认知障碍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者大脑中会出现β-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的斑块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这些病理改变会破坏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导致神经细胞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3秒钟就有1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产生,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约为5%,8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30%。
血管性认知障碍同样不容小觑。它通常是由脑血管病变,如脑梗死、脑出血等,导致大脑局部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损伤。患者可能会出现突发的记忆力下降、执行功能障碍等症状,并且病情往往会随着脑血管病变的反复发生而逐渐加重。
为准确判断老年人是否存在认知功能下降,目前医学领域中有多种检测方法。临床常用认知评估量表,如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等,初步筛查认知障碍。例如,MoCA量表涵盖了多个认知领域,总分30分,若受检者得分低于26分(受教育年限≤12年者加1分),则提示可能存在认知功能损害。
除量表评估之外,还可借助影像学检查来辅助诊断。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可以清晰显示大脑的结构,帮助医生观察是否存在脑萎缩、脑血管病变等情况。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则能检测大脑在执行特定任务时的神经活动情况,有助于发现早期的认知功能异常。此外,脑脊液检测可以分析其中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等生物标志物的水平。
唤醒记忆的有效策略
一是生活方式干预。合理的饮食是维持大脑健康的基础,对此老年饮食应遵循“三低两高”原则,即低脂肪、低糖、低盐和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多食用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鱼类,如三文鱼、金枪鱼等,这些脂肪酸有助于改善大脑细胞膜的流动性,增强神经细胞的功能。新鲜的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能够清除大脑中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神经细胞的损伤。此外,适量摄入坚果、全谷物等食物,也能为大脑提供充足的营养。
规律的运动对唤醒“沉睡”的记忆有着较大作用。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大脑的氧气供应,还能刺激大脑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这种物质有助于神经细胞的生长和修复,增强记忆力。研究发现,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的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速度明显慢于缺乏运动的同龄人。同时,力量训练如举哑铃、使用弹力带等,可以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对大脑健康也有益处。
此外,老年人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尽量在同一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创造安静、舒适、黑暗的睡眠环境,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以免蓝光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响睡眠质量。如果存在睡眠障碍,如失眠、多梦等,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理。
二是认知训练开展。记忆训练游戏有助于改善老年人认知功能。例如,数字记忆游戏,让老人记忆一组数字,然后逐渐增加数字的位数,锻炼他们的短期记忆能力;图片记忆游戏,展示一组图片,让老人观察一段时间后,说出图片中的内容,训练视觉记忆。智力拼图、填字游戏等益智活动能够激发老人的思维能力,提高注意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学习新技能,如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学习使用智能手机、学习绘画或书法等,能给大脑带来新的刺激,激活大脑的潜能。
鼓励老人参加社区活动、老年大学课程,与同龄人交流互动。在社交过程中,老人需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意见,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与家人保持密切的联系,定期进行家庭聚会、聊天,也能让老人感受到关爱和支持,减少孤独感,促进认知功能的改善。
三是环境与心理支持。舒适、安全且熟悉的生活环境能让老人感到安心,有利于认知功能的稳定。家中可以摆放老人熟悉的物品和照片,唤起美好回忆。避免过多杂物堆积,减少老人发生意外的风险。同时,保持环境的整洁和通风,为老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
当老人出现认知功能下降时,往往会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家人和护理人员要给予充分理解和关爱,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心理疏导,帮助老人树立积极的心态,增强面对疾病的信心。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干预治疗。■
(作者单位: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