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摄图网
脑出血听起来让人心生畏惧,实际上离我们并不遥远,随时可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可预知的打击。但只要我们掌握正确预防、识别与应对的方法,就能降低脑出血带来的风险。
脑出血是什么?
脑出血,医学上称为脑卒中或脑溢血,是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脑出血源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血管病变,血管壁薄弱处破裂,血液流入脑组织,形成血肿。
这一疾病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凶险、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脑出血的成因复杂,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是脑出血最主要的原因,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弹性下降,血管壁薄弱处易发生破裂出血。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会逐渐硬化而失去弹性,动脉硬化的血管更容易在血压波动后破裂。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等血管结构异常的部位容易发生破裂出血。吸烟、酗酒、肥胖、缺乏体育锻炼等不良生活习惯或者遗传因素、年龄增长、特定药物使用等,都会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脑出血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高血压是脑出血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因此,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出血的首要任务,建议成年人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确保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且需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降压药物,避免自行停药或减量,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定期复诊调整用药方案,减少盐分摄入,增加蔬菜水果比例,避免高脂、高糖食物;保持规律的作息,确保每天获得充足的睡眠;戒烟限酒,避免过度摄入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质。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脑出血的基础,日常饮食应多样化,以谷物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适量的运动可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管弹性,降低血压和血脂。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时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以免诱发脑出血;肥胖是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合理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可降低脑出血的风险。同时,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过大也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脑出血的风险。因此,我们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
定期体检可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治疗,对于有家族史或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脑血管相关检查,参与头颅CT、MRI等检查活动,尽早发现脑血管病变,科学合理预防脑出血发生。
极端的环境温度对血管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寒冷的天气里血管容易收缩,血压升高,增加脑出血的风险。因此,要注意随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在极端冷热环境中长时间停留。避免突然温度变化,从炎热的室外进入空调房间应适当调节室内温度,使身体逐渐适应。
脑出血的识别方法有哪些?
脑出血的发病急骤,病情凶险,快速识别脑出血的症状至关重要,下面是常见的脑出血的几种识别方法:
一是突发剧烈头痛。脑出血期间血液流入脑组织,形成血肿,刺激脑膜并引起颅内高压,导致剧烈头痛。这种头痛往往难以忍受,且逐渐加重,可能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患者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应高度怀疑脑出血的可能。
二是意识障碍问题。脑出血导致颅内压升高,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嗜睡、昏迷等症状。如果患者突然出现意识障碍,应立即就医。脑出血还会损伤大脑的运动中枢,导致患者一侧肢体无力或完全瘫痪。如果患者突然出现肢体偏瘫,应警惕脑出血的发生。
脑出血也会影响大脑的语言中枢,导致患者出现言语不清、失语等症状。如果患者突然出现语言障碍,应考虑脑出血的可能性。另外,脑出血还会压迫或损伤视神经或视觉中枢,导致患者出现视力模糊、视野缺损等症状。如果患者突然出现视力问题,也应警惕脑出血的发生。
除上述症状外,脑出血患者还可能出现眼球活动障碍、瞳孔不等大、偏盲等其他症状。一旦出现上述症状之一或多项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将患者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脑出血的应对方式
脑出血是危急的医疗状况,需要迅速而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下内容介绍应对脑出血的基本步骤:
第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一旦怀疑患者发生脑出血,应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告知患者的症状和所在位置。急救人员会按照患者的症状进行初步评估,并在转运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急救措施。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周围人应保持冷静,不要随意移动患者,以免加重病情。
第二,保持患者安静。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患者安静,避免过度刺激和活动。家属和周围人应尽量避免大声喧哗,保持环境的安静,以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减轻痛苦。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急救人员。
第三,进行必要的生命体征监测。在急救过程中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像心率、呼吸、血压等。这些指标能反映患者的整体状况,帮助医护人员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如果家属具备相关的医疗知识,可在急救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
第四,及时送往医院。急救人员会将患者迅速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医生会进行详细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等),以确定出血的具体位置和程度。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护理。
第五,按照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医生会按照患者的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对于出血量较少、病情较轻的患者,可能采取内科保守治疗,控制血压、减轻脑水肿、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等。对于出血量较大、病情危重的患者,则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干预,如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等。家属应充分了解治疗方案的内容和风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作出决策。
第六,康复治疗。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治疗至关重要。康复治疗主要是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辅导等多个方面,旨在促进患者身心全面康复。家属应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治疗,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和必要的生活护理。同时,要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努力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脑出血的康复与护理方法是什么?
脑出血患者应尽早开始康复治疗促进功能恢复。医生会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康复方案,康复方案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提升康复治疗的针对性。并且,家属应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治疗,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和必要的生活护理。家属还应学会基本的康复护理技巧,协助患者进行肢体活动、言语训练等。
由于脑出血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脑出血患者的生活护理也至关重要,家属应确保患者的饮食营养均衡,避免高脂、高糖食物;家属应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如洗漱、穿衣、吃饭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家属应经常与患者之间沟通交流,锻炼语言功能等,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提高各类障碍问题的恢复水平,加快康复的速度。■
(作者单位:陕西省延安市中医医院脑外科、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