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寒薇 李瑞芳 来源: 发布时间:2025-7-18 15:0:11
选择字号:
为心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图片来源:摄图网

心血管是人体健康的关键,它为身体各部分提供必要养分。但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成为全球主要死亡原因。本文将探讨心血管疾病的类型、成因、护理和预防,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心血管健康知识,帮助建立防护。

心血管疾病的类型

心血管疾病主要有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类型。

其中,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冠状动脉为心脏供血,当内壁沉积脂肪、胆固醇等物质,形成粥样斑块,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引发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冠心病又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稳定型心绞痛是最常见类型,表现为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胸部压榨性疼痛,持续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频繁、疼痛程度重、持续时间长,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症状可能不缓解。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严重的一类,当冠状动脉完全阻塞,心肌长时间严重缺血、坏死,往往发病突然,剧烈胸痛,持续数小时,伴有呼吸困难、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等症状。

高血压性心脏病源于长期高血压。高血压增加心脏后负荷,心脏需更努力工作,导致心肌肥厚和腔室扩大,最终损害心脏功能,引发该病。

心脏跳动通常由窦房结发出的电信号控制,保持规律的收缩和舒张。心律失常发生在心脏电活动异常时,表现为频率、节律或激动顺序的改变。

发生原因

首先,年龄与性别因素。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血管老化导致弹性降低、硬度增加,心脏需更大压力推动血流。心肌细胞减少、收缩力减弱,增加疾病风险。年轻时,因雌激素保护作用,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绝经后,女性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与男性接近。

其次,遗传因素。遗传在心血管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家族聚集现象明显,亲属患病则本人患病的风险显著增加。遗传因素影响约20%~60%的发病风险。

最后,不良生活方式。不健康饮食习惯,如高盐、高脂、高糖,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高盐导致血压升高,高脂增加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高糖则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吸烟是心血管疾病主要风险之一,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和一氧化碳会损害心率和血管,增加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风险。过量饮酒会损害心血管系统,升高血压,增加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风险。

日常护理

饮食护理方面,过量的盐会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同时要注意减少加工食品、腌制食品等高盐食物的摄入,因为这些食品中往往含有大量的隐形盐。同时,应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取,如动物脂肪、油炸食品等;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例如橄榄油、鱼油等,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保护心血管健康。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每餐保持七八分饱。

运动护理方面,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运动强度需医生评估,避免过度运动。运动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代谢能力,降低血脂和血压。运动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避免突然剧烈运动导致心血管意外。运动过程中若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头晕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运动后也不要立刻洗澡,尤其是热水澡,以免血管扩张,导致心脏和大脑供血不足。

心理护理方面,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导致体内激素失衡,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学会通过适当的方式缓解压力,如听音乐、阅读、与朋友交流等,保持心情舒畅,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助于心血管健康。充足的睡眠是身体各器官修复和调整的重要时段。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避免熬夜。

用药护理方面,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病情,如降压药、降脂药、抗心律失常药等。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服药,不得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导致病情加重。了解所服用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服用降压药后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服用他汀类降脂药可能出现肌肉疼痛等。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定期进行全面的体检,特别是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检测。早期发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一般建议成年人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应适当增加体检频率。

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血压长期处于高水平会对心脏和血管造成严重损害。一旦确诊高血压,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一般为140/90mmHg以下)。

高血脂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通过饮食控制、运动锻炼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降低血脂水平,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

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严格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稳定,可减少糖尿病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心血管疾病虽然危害巨大,但通过科学合理的日常护理和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大大降低其发病风险。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心血管健康,从生活的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健康的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