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满心期待新生命降临的幸福旅程中,每对准爸妈都怀揣着对宝宝健康的殷切期望。然而,ABO溶血这一潜在风险可能威胁着宝宝的健康。
什么是ABO溶血?它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又该如何有效预防和应对?本文深入探究ABO溶血的奥秘,为准爸妈们筑牢守护宝宝健康的防线。
ABO溶血的本质
ABO溶血是因为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的同种免疫性溶血。人类的血型系统主要有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ABO 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当孕妇血型为O型,而胎儿的血型为A型或B型时,就有可能发生ABO溶血。
正常情况下,母体和胎儿的血液系统循环是相互独立的,但在某些特殊情况(妊娠、分娩、流产等)下,胎儿的红细胞可能会进入母体的血液循环。由于母体是O型血,其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这些抗体一旦进入胎儿体内,就会与胎儿红细胞表面的A抗原或B抗原结合,从而导致红细胞被破坏,致使引发溶血反应。
ABO溶血的发生机制解读
当女性第一次怀孕时,通常胎儿的红细胞进入母体血液循环的量较少,母体产生的抗体也就相对较少,所以发生ABO溶血的概率也就相对较低。但随着怀孕次数的增加,母体接触到胎儿红细胞的机会增多,后续怀孕时发生ABO溶血的风险就会相对增加。
抗体与胎儿红细胞结合后,会激活补体系统,使红细胞膜上形成小孔,导致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溢出,红细胞破裂。被破坏的红细胞释放出的血红蛋白在体内经过一系列代谢,会产生胆红素。当胆红素生成过多,超过了肝脏的代谢能力,就会在体内堆积,导致新生儿出现黄疸、贫血等症状。
临床表现
黄疸是ABO溶血最常见的症状,一般在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出现,并且发展迅速。随着胆红素水平的升高,新生儿的皮肤、黏膜和巩膜会逐渐变黄。如果处理不及时,过高的胆红素可能会透过血脑屏障,对新生儿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引发胆红素脑病,导致智力低下、听力障碍、运动障碍等严重后果。
由于大量的红细胞被破坏,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轻度贫血可能没什么明显症状,但严重贫血时,新生儿会出现面色苍白、精神萎靡、食欲不佳、心跳加快等症状。长期严重的贫血还可能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为了处理被破坏的红细胞,肝脏和脾脏会代偿性地增大。肝脾肿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溶血的严重程度,但并非所有患儿都会出现明显肝脾肿大。
诊断方法
在产前检查时,医生通常会建议O型血孕妈的丈夫也进行血型检查。如果丈夫为A型、B型或AB型血时,孕妈就需要在孕期进行抗体效价检测。通常在妊娠16周左右开始第一次检测,后续根据情况定期复查。抗体效价升高到一定程度,就提示可能存在发生ABO溶血的风险,提醒医生和准爸妈要提高警惕。
新生儿出生后,医生会密切观察其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以及有无贫血等症状,并且会进行血常规、血型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等一系列实验室检查。其中,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是诊断ABO溶血的重要依据,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诊断ABO溶血的大门。
预防措施
虽然ABO溶血可能会对新生儿带来危害,但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其发生的风险。对于孕期有ABO溶血风险的孕妇,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建议进行产检和抗体效价监测。当抗体效价升高明显时,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给予一些药物治疗,目的是以降低抗体效价,减少溶血发生的可能性。
另外,每一次的流产都可能增加母体接触胎儿红细胞的机会,进而刺激母体产生更多抗体。所以,孕妇在整个孕期要格外小心,保护好自己,避免因意外或其他原因导致流产,为胎儿的健康发育创造稳定的环境。
治疗方法
光照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常用且有效的方法。通过特定波长的蓝光照射,胆红素的结构会发生奇妙的变化,从脂溶性变成水溶性,就像给胆红素穿上了“游泳衣”,使其更容易通过胆汁和尿液中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不过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好新生儿眼睛和生殖器官,避免光照对其造成损伤,可以为新生儿戴上特制的眼罩,穿上防护衣物。
药物治疗也是重要手段之一。例如苯巴比妥能诱导肝脏微粒体酶的活性,增加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免疫球蛋白可以封闭新生儿体内的抗体,减少红细胞破坏,进而降低胆红素水平。
当ABO溶血情况严重时,血清胆红素水平过高,光照疗法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就可能需要进行换血疗法。换血疗法可以迅速清除患儿体内的致敏红细胞和抗体,降低胆红素水平,纠正贫血。但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风险,如感染、血栓形成等,所以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进行。
ABO溶血虽然是一种可能影响新生儿健康的疾病,但只要准爸妈们了解了相关知识,认真做好产前检查和预防工作,在新生儿出生后及时诊断和治疗,绝大多数患儿都能得到有效救治,健康快乐成长。
希望每一对准爸妈都重视ABO溶血问题,用爱和科学知识为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让每一个小生命都能在温暖的呵护下茁壮成长,拥有美好的未来。同时,也期待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ABO溶血的预防和治疗带来更多更好的方法和手段,让新生命的诞生之路更加顺畅。■
(作者单位: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