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加剧,肝胆胰疾病的发病率持续攀升,严重威胁着公众健康。“读懂”这些器官发出的“警报密码”,成为守护生命健康的重要防线。
肝脏常见疾病
病毒性肝炎在多型肝炎病毒中乙肝和丙肝危害最为严重,可能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早期症状可能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腻、恶心呕吐、肝区隐痛,部分患者会出现黄疸,尿液颜色加深。
脂肪肝近年来发病率急剧上升,初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感到右上腹不适、胀满,容易疲劳。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严重时可导致肝硬化。
肝硬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常见病因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早期症状不典型,可能仅有轻度乏力、消化不良、肝脾轻度肿大。进入失代偿期后,会出现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肝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发病隐匿。早期肝癌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到中晚期可能出现肝区隐痛、消瘦、乏力、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表现。随着肿瘤增大,会出现腹部肿块、黄疸、腹水等症状。
胆囊疾病
胆囊炎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多由胆囊管梗阻或细菌感染引起。典型症状为右上腹突发剧烈疼痛,疼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发热。慢性胆囊炎常由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演变而来,症状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隐痛、腹胀、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容易被误认为是胃病。
许多患者的胆囊结石长期没有症状,称为无症状胆囊结石。部分患者会出现右上腹隐痛、饱胀不适,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加重。当结石堵塞胆囊管时,会引发急性胆囊炎。
胆囊癌恶性程度高,早期症状隐匿,与胆囊炎、胆囊结石的症状相似,很难区分。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黄疸、消瘦、食欲不振等症状,预后较差。长期患有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的患者可能转变为胆囊癌,所以,需要定期检查,警惕癌变风险。
胰腺疾病
急性胰腺炎发病急骤,进展迅速,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主要表现为突发上腹部剧烈疼痛,疼痛呈持续性,可向腰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呕吐后疼痛不缓解。重症患者可出现休克、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多器官功能衰竭表现。
慢性胰腺炎多由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长期酗酒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或剧痛。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脂肪泻,表现为粪便量多、色淡、有恶臭、表面有油腻感,这是由于胰腺消化酶分泌不足,导致脂肪消化吸收障碍。此外,还可能出现消瘦、血糖升高等症状。
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恶性程度极高,早期诊断困难。早期症状可能仅有上腹部不适、隐痛、食欲不振、消瘦等。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黄疸,还会出现腰背部疼痛,夜间加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
识别疾病的关键线索
第一,消化系统异常信号。例如,食欲改变,突然出现食欲不振、厌油腻,看到油腻食物就恶心,可能是肝脏或胆囊疾病的表现。胰腺疾病影响消化功能时,也会导致食欲下降。
腹痛腹胀。其中,右上腹疼痛常与肝脏、胆囊疾病相关,如胆囊炎的疼痛可向右肩部放射;中上腹疼痛,尤其是伴有腰背部放射痛,要警惕胰腺疾病。持续性的腹胀、消化不良,在排除胃肠道疾病后,需考虑肝胆胰疾病的可能。
排便异常。肝脏和胰腺疾病可能导致脂肪消化吸收障碍,引起脂肪泻,粪便颜色浅、有油腻感、恶臭。胆汁排泄受阻时,粪便颜色会变浅,呈陶土色;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样,可能是黄疸的表现。
第二,全身症状警示。例如,乏力消瘦,不明原因的持续乏力、疲倦,即使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可能是肝脏疾病影响营养代谢,或胰腺疾病导致消化吸收不良。短期内体重明显下降,要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
发热黄疸。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炎症性疾病常伴有发热症状。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发黄,尿液颜色加深,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常见于肝脏疾病、胆囊疾病和胰腺癌等。
第三,特殊体征提示。例如,肝掌与蜘蛛痣,肝掌表现为手掌大小鱼际处皮肤发红,加压后褪色;蜘蛛痣是一种形似蜘蛛的红色血管痣,常见于面部、颈部、上胸部等。它们的出现与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功能减退有关,常见于慢性肝病患者。
腹部肿块。在右上腹或中上腹摸到质地较硬的肿块,可能是肝脏、胆囊或胰腺的肿瘤,应及时就医检查。
科学预防为肝胆胰健康筑牢防线
一是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遵循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适量运动,坚持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控制体重,降低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风险。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是肝胆胰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限制饮酒量。
二是定期体检筛查。肝功能检查能够早期发现肝脏损伤。腹部超声则是检查常用方法,能够发现结石、囊肿、肿瘤等病变,具有无创、便捷、经济等优点。对于肝癌,甲胎蛋白(AFP)是重要的肿瘤标志物,胰腺癌可检测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等,有助于早期发现恶性肿瘤。
三是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对于已经患有病毒性肝炎、胆囊炎、胆囊结石、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防止病情进展。
肝脏、胆囊和胰腺这些“沉默的器官”,发病时症状隐匿,要细心体会身体出现的每一个信号,了解这些“警报密码”背后的含义。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筛查,在疾病萌芽阶段及时发现并干预,为肝胆胰健康筑牢防线。■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第九医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