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门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糖尿病患者:他们最初因视物模糊就诊于眼科,排查后才发现原来是血糖升高在“作祟”。于是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血糖降下来,视力就会恢复。可让人疑惑的是,有些患者在降糖过程中,明明血糖在逐步下降,视物模糊却没有好转,甚至还加重了;还有些原本视力正常的患者,血糖下降后反而看不清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晶状体:藏在眼睛里的“调焦大师”
人的眼睛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晶状体,它就像一个可以自动调焦的“镜头”,让我们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晶状体中有液体流过,而葡萄糖作为血糖的主要成分,存在于全身血液中,自然也在晶状体的液体里。
当血糖升高时,晶状体内的液体中葡萄糖浓度也会随之升高。这就好比在一杯水中不断加糖,糖水的浓度越来越高。血糖高,晶状体内的渗透压就会发生变化,导致晶状体吸收更多的水分。我们可以把晶状体想象成一个“用水制作的凸透镜”,里面填充的水分多少会直接影响它的屈光度。水分填充多了,晶状体的形状就会发生改变,屈光度也随之变化,这样一来,看东西自然就模糊了。有些患者可能会从近视变成远视,或者从远视变成近视,还有些人需要佩戴眼镜才能看清物体。这就是血糖升高时会出现视物模糊的原因。
血糖骤降:晶状体的“不适应”
既然血糖升高会导致视物模糊,那为什么血糖下降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举个例子,现实中,很胖的人如果突然瘦下来,皮肤会明显松弛,尤其是腹部、脸颊等原本脂肪堆积的地方。这是因为脂肪快速消耗,而皮肤的收缩速度跟不上,多余的皮肤就会出现皱褶。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的升高通常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眼睛的晶状体也悄悄适应了高血糖状态,视力就不会有明显波动。但如果血糖突然下降时,晶状体内的液体不会再继续增加,反而会迅速减少。然而,晶状体的调节是需要时间的,液体的快速下降让晶状体来不及做出相应的调整,于是就又出现了视物模糊的情况。不过,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晶状体自身具有强大的调节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慢慢恢复到正常状态,视力也会逐渐变好并稳定下来。这个过程大概需要1~2个月的时间,具体时间也会因人而异。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医生在临床降血糖时,会尽量采取平稳降糖的方式,而不是让血糖“快速发飙”。过犹不及,太快降糖可能会让晶状体“无所适从”,加重视物模糊的症状。同时,医生也建议这类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尚未平稳、晶状体调节还不稳定的时候,不要着急配眼镜,以免等晶状体适应后,反而“用不上”。
警惕眼部疾病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白内障是老年人的“专利”,但在糖尿病患者中,白内障的发生时间明显提前,而且进展速度也更快。这背后也与血糖升高脱不了干系。做个简单的类比,用铁锅熔化糖果,当把熔化的糖倒出来后,锅的内壁上总会残留一些糖。时间一长,温度降低,这些糖就会紧紧粘在锅壁上,很难清洗掉。
同样,糖尿病患者的晶状体长期浸泡在高浓度的“糖水”中,即使血糖慢慢降下来,晶状体上也会因为长期受高糖影响而出现一些白色斑点或雪花状的改变,就像锅壁上残留的糖一样,这就是白内障。如果血糖稳定后,视力长时间没有恢复,患者就需要警惕是否患上了白内障,尤其是在30岁以后确诊糖尿病的人群,更要格外注意。
在糖尿病引发的眼部问题中,最常见,也最需要警惕的当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它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重要表现。我们知道,血液在血管中流淌,人体有大血管,也有小血管,眼部的血液供应就是由这些四通八达的小血管负责的。高糖的血液就像“问题黄河水”,长期在血管中流动,会使血管壁的某些地方变得薄弱。就像黄河堤岸有薄弱之处,随着河水不断冲刷,薄弱的地方会逐渐蓄积河水,最终导致决堤。
在眼部,高糖血液会造成视网膜血管壁的薄弱点。一开始,这些薄弱点只是一个小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点会越来越大,甚至出现多个点聚集在一起的情况。当脆弱的血管壁无法承受血液的压力时,就会破裂出血,这就是视网膜内出血。视网膜出血后,问题并没有结束。血液中含有丰富的营养,视网膜需要依靠血液来获取营养。当视网膜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后,它的营养供应就会出现问题。这时,人体会启动一种“应急机制”,激发新生血管的形成。但遗憾的是,这些新生血管就像“初生婴儿”一样脆弱,不仅生长的位置不合适,也无法承担起正常血管的功能,反而更容易导致出血,可谓“有心无力”。如果病情发展到这个阶段,说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经很严重了,患者应尽快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否则可能会面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的风险。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糖尿病已成为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更令人担忧的是,糖尿病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很多时候,血糖升高时并没有明显的症状,这就导致一些人忽视了血糖的重要性,直到出现视力变化才引起注意。
当出现视力模糊、视力下降,甚至视力突然变好等异常情况时,一定要警惕糖尿病的可能。而一旦确诊糖尿病,控制好血糖是基础。在降糖过程中,如果出现视力改变,也不必过于紧张,要做的就是定期复查眼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到专科进行治疗,争取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减缓疾病的进展,守护好视力。 ■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