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有才 来源: 发布时间:2025-9-24 11:8:5
选择字号:
开放性骨折如何紧急处理

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骨折中,开放性骨折是主要类型之一。但是很多人对开放性骨折并不了解,也不知道出现开放性骨折后应该怎么处理,本文针对开放性骨折如何紧急处理的相关知识进行科普。

开放性骨折是什么?

一般我们把骨折部位的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的骨折称为开放性骨折。

造成开放性骨折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主要包括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其中,直接暴力包括车祸、重物撞击、高处坠落等,也就是强大的外力直接作用在我们的身体上,导致骨骼发生骨折,同时断裂的骨头将软组织和皮肤刺破,也就形成了开放性骨折。

间接暴力则是由于间接的力传导引起的骨折,例如有人在跑步的时候突然滑倒,足部固定而身体发生了扭转。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扭转出现的力会传导到小腿上,从而引起胫骨螺旋形骨折,骨折的断端刺破皮肤和软组织,形成开放性骨折。

开放性骨折的局部症状常表现为骨折局部出现剧烈疼痛,移动患肢时加剧,同时伴明显压痛;患处软组织受损后的明显肿胀;骨折时,骨髓、骨膜及周围软组织内的血管破裂引起出血;外伤后由于血红蛋白分解出现的紫色、青色或黄色的皮下瘀斑;骨折后肢体部分或全部丧失活动功能及患肢发生畸形等。

开放性骨折出现全身症状的主要原因常常是骨折出血所致,尤其是股骨骨折、多发性骨折等,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或并发重要内脏器官损伤,可导致休克,甚至死亡。若骨折出血量较大,可能出现低热,但一般不超过 38℃;若出现高热,则可能存在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情况。

开放性骨折有哪些危害?

与封闭性骨折不同,开放性骨折的断端与外界相通,伤口容易被细菌、灰尘、砂石污染而引起感染。除此之外,清创不彻底、伤口污染严重、受伤后没有及时处理等,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开放性骨折往往会伴随血管损伤情况,锐利的骨折断端会刺破周围的血管,导致出血。如果不慎损伤到大血管,出血量会大大增加,甚至引起失血性休克,严重的时候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即便是小血管损伤,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也会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坏死。

开放性骨折之后,骨折断端会对周围的神经造成损伤,从而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常见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此外,出现神经损伤后,神经损伤部位的皮肤还会出现营养障碍,从而导致皮肤的干燥、皲裂、溃疡。

严重的开放性骨折会引起剧烈疼痛和大量出血,有时还会伴随休克。休克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状态,分为感染性休克和低血容量休克等情况。其中,感染性休克是因严重感染引发,这类休克除了休克表现之外,通常还会伴随高热、寒战等症状。而低血容量性休克是因失血过多引起,这类休克患者通常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

脂肪栓塞综合征主要发生在严重开放性骨折的患者中,尤其是骨折的位置在长骨的时候。脂肪组织因骨折而遭到破坏,导致脂肪滴进入患者的血液循环中,这些脂肪滴在血液中会引起脂肪栓塞。当患者出现脂肪栓塞之后,通常会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皮肤瘀点等症状,如果不能及时治疗,还会有很大概率导致患者死亡。

在严重开放性骨折或者不能及时处理的开放性骨折、处理不当的开放性骨折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常见并发症之一,这类并发症通常是因休克、感染和严重创伤引起。在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后,患者体内的多个器官功能都会出现异常,从而表现出呼吸困难、心律失常、黄疸、少尿等症状。这类综合征的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属于比较危险的并发症之一。

开放性骨折的紧急处理方法

第一,抢救生命。首先要判断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跳、意识等。若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若存在大出血、休克等情况,需迅速采取止血、补液、输血等抗休克措施。

第二,止血。常见的止血方式包括压迫止血和止血带止血,在进行压迫止血的时候,可以选择干净的衣物、毛巾、纱布等直接压迫伤口,通过压迫起到止血的效果。在压迫止血的时候,我们需要保持力度适中,并且持续压迫一段时间后,可以松开压迫观察出血情况。如果出血趋势减缓,可以继续压迫,但如果血液已经浸湿了纱布或者毛巾、衣服,则需要再增加一层纱布或者毛巾、衣服继续压迫。止血带止血主要应用于比较严重的伤口出血患者,可以选择橡皮管或者有弹性的布带作为止血带,在靠近心脏一端进行绑扎。对于下肢开放性骨折出血的患者,可以选择在大腿的中上三分之一的地方进行绑扎;对于上肢开放性骨折出血的患者,可以在上臂三分之一的地方进行绑扎。在绑扎的时候,需要注意松紧适中,以确保可以止血为最佳,同时在止血带上写上明确的绑扎时间,要求每隔一小时左右放松压迫一次,每次放松的时间在一分钟到两分钟,以免因为长时间绑扎导致肢体缺血坏死。

第三,包扎伤口。在包扎伤口之前,可以用生理盐水或者纯净水清洁伤口,需要避免直接冲洗伤口的内部,以免将细菌带到伤口深处。如果伤口周围有石块、树枝等比较大的异物,不要强行去除,可以在异物周围包扎,然后等到专业医护人员到来之后再处理。完成伤口清洁之后,再用干净的敷料或者纱布覆盖伤口进行包扎,包扎的时候应保持力度适中,注意保护好伤口,以免伤口出现进一步的污染。同时,包扎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可以选择螺旋反折包扎法,如果没有纱布和敷料,也可以用干净的手帕或者毛巾来代替。

第四,固定骨折部位。给患者固定骨折部位的时候,可以利用现场的硬纸板、树枝、木板等来固定,固定材料的长度应该比骨折部位超出两个关节,上下均需要超出。固定的时候,不要强行复位,以免因为错误的复位方法造成再一次的损伤。同时,也需要保护好骨折部位的正常位置,固定要牢固,但是不能太紧,否则会影响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肢体运动情况、温度、皮肤颜色等来判断是不是合适,如果出现苍白、发凉、麻木或疼痛加剧等情况,就需要考虑是不是包扎过紧,以便及时进行调整。

第五,搬运患者。一般来说,如果没有搬运经验,尽量不要搬动患者。如果必须要搬运,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针对伤势比较严重的患者,需要使用专业搬运工具或者担架,以免加重损伤;针对伤势比较轻的患者,可以采取背负或者搀扶的方法进行搬运。在搬运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保护骨折部位,避免碰撞、震动和扭曲。可以用手轻轻托住骨折部位,或者在骨折部位周围放置软垫进行保护。搬运的动作需要尽量的平稳、轻缓,避免二次损伤。

注意事项

保持冷静。在发现出现了开放性骨折之后,不管是患者自己还是周围的人都不要惊慌失措,首先需要观察骨折的情况,然后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在电话中将开放性骨折情况讲清楚,方便专业人员更好援救。

不要随意搬动。在专业人员到达之前,周围的人尽量不要随便搬动伤者,以免因为搬动的姿势不对而导致骨折断端移位,加重神经、血管、软组织的损伤,增加患者的出血量和疼痛感。

避免伤口污染加重。尽量避免患者的伤口接触灰尘、泥土等污染物,可以用干净的毛巾和纱布覆盖伤口进行保护,也不要用力擦拭或者按压,以免把细菌带入到伤口的深处。

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在等待医护人员和送医的途中,都需要时刻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跳、意识等。如果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意识模糊等情况,要及时告知急救人员。

总之,开放性骨折发生后患者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急诊处理和规范治疗。多了解一些关于开放性骨折的相关知识,在遇到开放性骨折时,知道应该怎么紧急初步处理,减少开放性骨折的损伤,尽可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人民医院骨科)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