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国琴 来源: 发布时间:2025-9-24 11:8:5
选择字号:
肿瘤患者如何正确使用止痛药

图片来源:摄图网

疼痛是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在晚期阶段尤为常见。据统计,约60%至80%的晚期肿瘤患者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疼痛。这些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科学有效地管理疼痛,对于提升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整体健康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准确评估疼痛

在肿瘤患者的疼痛管理中,正确使用疼痛评估量表至关重要。患者准确评估疼痛将成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基础。临床上常用的疼痛评估工具有数字评分法(NRS)、简化面部表情量表(FPS-R)、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等。

数字评分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疼痛评估工具,使用0到10的数字来表示疼痛程度,其中0表示无痛,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感受选择一个数字来描述疼痛程度,这种方式简单易行,适用于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患者。

简化面部表情量表是一种通过面部表情来评估疼痛程度的工具。该量表包含6种不同面部表情,从微笑到痛苦的哭泣,分别对应不同的疼痛程度。这个方法直观易懂,适用于儿童、老人、文化程度较低者,以及表达困难、意识不清或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

视觉模拟评分法是最常用的一种疼痛评估工具,患者在标有0~10的卡尺上标记疼痛的程度,其中0代表“无痛”,10代表“极度疼痛”。VAS提供简单直观的疼痛感受表达,适用于大多数无法准确描述疼痛程度的患者。

以上的疼痛评估量表都是有效的癌痛评估工具,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工具,更好地表达疼痛感受,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同时,通过科学评估,医生能够更精准地制订优化治疗计划,从而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心理舒适度。

止痛药的正确使用

止痛药物是肿瘤疼痛管理的基础,合理使用止痛药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三阶梯镇痛原则,止痛药物可分为三类——非阿片类药物、弱阿片类药物和强阿片类药等。

常见的非阿片类止痛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这些药物对于轻度的肿瘤相关疼痛有效。非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相对较小,但对于重度疼痛的效果有限。

弱阿片类止痛药如可待因、曲马多等,适用于中度疼痛的缓解。弱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较强阿片类药物小,但仍有一定的成瘾风险和耐药性问题,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强阿片类止痛药(如吗啡、芬太尼等)对于重度肿瘤疼痛患者,不可或缺。这类药物能够迅速缓解剧烈的疼痛,但也有成瘾性、呼吸抑制等潜在副作用,因此使用时需要特别小心。

在使用止痛药时,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按需使用与定时使用的平衡。“按需使用”指患者感到疼痛时服药,“定时使用”指按时服药以维持稳定的药物浓度。往往结合这两种方式,定时使用能有效控制持续性疼痛,而按需使用适用于突发性剧烈疼痛。

其次,避免过度依赖药物。虽然止痛药能迅速缓解患者的疼痛,但依赖药物治疗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应当定期评估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再次,监测副作用。使用阿片类药物时,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便秘、嗜睡等。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药物耐受性和依赖性,甚至引发呼吸抑制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止痛药,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随意停药,以确保疼痛管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主动参与疼痛管理

肿瘤患者的疼痛缓解不仅依赖医生的治疗方案,更离不开患者自身的积极参与。主动参与疼痛管理,有助于实现更精准、更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患者可以通过填写疼痛评估量表或记录“疼痛日记”,详细记录疼痛的部位、强度、持续时间以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这些信息能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真实感受,从而精准调整治疗方案。避免“一刀切”式的处理方式,实现更加科学、个性化的镇痛管理。

疼痛发生在肿瘤治疗的每个阶段,患者应定期填写疼痛评估量表,或者做疼痛日记,经常与医生讨论疼痛评估结果,特别是疼痛未得到有效缓解时,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除了药物治疗,肿瘤患者还可以积极配合非药物治疗方法来缓解疼痛,如放松训练、深呼吸、冥想、音乐疗法或轻度运动、热敷、冷敷、电疗等,这些辅助方法不仅有助于减轻身体疼痛,也有助于减轻疼痛带来的焦虑和压力,提升患者的心理健康,改善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

患者及其家属应接受疼痛管理的相关教育,了解疼痛的成因、治疗方式以及药物的使用方法。通过定期的教育,帮助患者和家属了解疼痛管理的重要性,以及药物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疼痛的管理,增强治疗信心。此外,心理支持和家庭支持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有助于降低疼痛的主观感受,改善整体治疗效果。

疼痛管理不仅仅是疼痛科医生的责任,还需要肿瘤科、麻醉科、护理等多个学科的共同合作,才能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方案。每个科室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发挥作用,共同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疼痛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通过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合作,能够更精准地调整治疗方法,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多学科合作也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疼痛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确保治疗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肿瘤疼痛管理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不可或缺的一环。由于癌痛成因复杂,管理过程需兼顾疼痛的精准评估、科学的药物治疗、患者的积极配合以及家庭系统的支持服务。因此,临床治疗应采取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管理策略。

一方面,医疗团队应基于科学评估和“三阶梯镇痛法”合理使用止痛药物,动态调整治疗方案,确保镇痛效果最大化;另一方面,患者应主动参与疼痛管理,如实记录疼痛情况,积极沟通反馈,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此外,多学科合作是实现有效疼痛控制的重要保障。医生、护士、康复人员和心理支持团队应协同工作,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为患者提供整体支持。只有通过全程、系统、协同的疼痛管理,才能真正帮助肿瘤患者缓解痛苦、提升生活质量,更从容地应对疾病挑战。■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肿瘤血液科)

 
 打印  发E-mail给: